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命运由自己掌握 (5)
达摩悟陀长老著

行为准绳

佛陀在《中部第61经》里,劝导我们要审察所造的业。他说,我们在造业之前,需审察是否会伤害到别人?如果它能使其他众生或自己受到伤害,那我们就不应该做了。反之,如果因此而令其他众生或自己受益,那我们就继续不断地做下去。

佛陀说,甚至当我们正在造业时也应如是审查:“我现在所做的,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的,我就继续做下去。如果是错的,我就马上停止。”做完之后,我们还需要重复细心地反省我们昨天、三天前、一周前或一个月前所做过的事。我们省思所做的是对还是错,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如此这般省思能使我们善巧地生活和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佛陀说,另一个帮助我们判断所造是善业且应实行,或所造的是恶业而不应实行的准则,就是衡量我们所造的业会否增长或减少我们或他人善的心境;又或者是增长或减少我们或他人恶的心境。如果这个业能使自己或他人的善心增长,或恶心减少,那就是善业,我们应该重复不断地执行它。

什么是善的心境?它是使心处于清净良善的状态──不执着、友善、安宁、平静。善的心境带给我们恬静和喜悦。

不善的心境会令我们不安和不快乐,如贪婪、生气、烦躁、妒嫉、傲慢。不善业或恶业将削弱我们善的心境,并使不善(恶)的心境增长。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造下这种不善业。

业力的运作

在《相应部第36.21经》里,佛陀说并非所有的痛苦皆由业力带来的。除了业力,尚有其他致苦的原因,例如,体内风气、胆汁或痰气不调顺,或受天气影响。举个例子,在1997年里,古晋的空气污染指数曾一度骤升至一千点,导致人们苦不堪言。此外,我们本身的粗心大意也会导致痛苦的产生。另一个可能性则是意外的发生。

尽管如此,多数事件的发生源自于业力。就以一个涉及意外事故而死亡的人为例。如果他是因不小心而导致意外死亡,或因某种原因意外死亡,这意味着他身为人的业力可能尚未结束,他极有可能再出世为人。但是,如果他的死亡是因在人道的业力已尽,那他就不会再出世为人而将转生他道。因此并非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归咎于业力。

有一部经提到五种被认为最严重的恶业:(一)心怀恶意致使佛身出血;(二)杀死阿罗汉;(三)弑母;(四)弑父;及(五)破坏僧团和谐,导致僧团分裂。犯下这五项重罪的人将在下一世投生于地狱,并在那里度过一段长久的时间。

业力果报的运作是非常复杂的。佛陀在《增支部第4.77经》里说过,有四项事情是我们不应过度思考分析的。不然,我们会变得精神错乱。这四项事情是:(一)探测佛陀的力量;(二)禅那的层次和力量;(三)业力果报;(四)对自然界的玄思。

为什么我们不应对业力果报想得太多?因为业力果报是非常复杂的。业力果报的运作并不只限于这一世,它也牵涉到多生多世所累积下来而尚未化解的业力。同时,其果报也与你当时造业的心念有关。除此之外,你造业的对象当时的心念也会影响你的果报。举个例子:你供养一个凶手、罪犯或坏人,你所获得的福报很小,反之,如果你供养一位圣人,那你所获得的福报则很大。在另一方面,假如你杀死一位圣人,你的业障就会很深重。可是如果你杀死一只蚊子,你的业报则没有那么重。尽管如此,你还是不被鼓励杀害它。业力果报的运作非常复杂,以致我们难于理解它。

有时,我们见到一些被我们认为邪恶、粗鲁、吝啬和令人反感的人,却过着豪华舒适的生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得到前世善业的护持,而他们目前所种下的许多恶业尚未在这一世成熟。另一个因素则是因为人的改变。比如,一个人在穷困时很谦逊、刻苦耐劳、对太太忠贞、节俭等,他也许在几年后飞黄腾达时变得自大、爱慕虚荣、到处拈花惹草、酗酒、好赌等──即一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同样的,因前世行善,所以今世得以出生在富裕家境的人,也许会因他的好命而导致他堕落失败。正因如此,我们发现这世间很难看到公平的事。我们看到很多好人活得不快乐,但很多邪恶的人却很快乐。除非我们拥有神通,能够看到前世的种种因缘,否则是难于明白业力果报的运作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命运由自己掌握
1 2 3 4 5 6 7 8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