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定”和“佛”是什么含义?
范:禅是印度语,原叫禅那,这是音译,翻译成中文叫静虑,也就是静静地思虑。静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纷飞的妄想止下来;虑呢,它有过滤的作用,就是把那些错误的妄想排除掉。比如说修明月观,就要一心一意地观明月,假如你想到旁边有云、月亮里有阴影,那就是杂念,都要排除。
禅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思维修”,并不是坐在那儿不动脑筋。有的人说,“打坐我知道,把两条腿盘起来,脑子里空空洞洞什么也不想。”其实那不是佛教的禅定,是外道的无想定,很多民间老太太也会的。有很多社会上的人那样搞,结果人像傻瓜一样。
禅定是要思考的,所以是活的。不是让你的心死死地不动,像冷水泡石头,那叫枯定,没作用的。比如你观明月,你要一心一意观这个明月,如果观得不清楚,你就要思维,比如回忆以前见到的明月是什么形象,那样你才能观得起来。
禅定还有一个含义叫功德丛林,就是说通过修禅定,可以产生各种各样好的作用,就好像树林里有好多树一样。禅定的利益和作用那是说不完的,这是简单扼要地说一下禅。
佛也是印度话,全称是佛陀耶,翻译成中国话,就是一个觉悟和行为都圆满的人,除了他思想上的觉悟圆满以外,他利益众生的功德也圆满了,行为上没有任何差错。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觉悟。比如说天热,我们都想到凉快的地方去;有蚊子咬,我们就想办法避免;有苦的时候,我们就会寻求解决苦的方法,这都是有觉悟的表现。但是我们的觉悟不圆满,我们的行为更不圆满。比如我们离开禅堂时坐垫东倒西歪,在集体宿舍里,有的人中午不休息,去打手机,或者跟同学讲讲话,别的同学心里就有点不愉快,又不好说话。我们普通人会有这样那样的欠缺,会做很多糊涂事、错事,有很多错误的判断,经常想得很好,结果事与愿违,而佛不会这样。
问:在禅定时,观想的境,是不是可以由自己来设定,这样可以比较快地进入境界?
陈琦:禅定是不是可以由自己想,如果认为反正都是想出来的嘛,随便想想,想到哪儿算哪儿,也比较容易,其实这就是众生打妄想的习惯。众生都喜欢打妄想,想到哪就是哪儿,你问他在想什么?他也讲不出来,因为前面想的已经忘记了。老师教的观,每一个观有每一个观的作用。比如老师今天讲的夜明观就是比喻众生在生死长夜里,能够得到菩萨、善知识的救护,你的热恼会因之而消除,因为月的清凉能除众生热恼。还有一个作用,是利用外界月亮的光明,引发自己内心的悲心。佛经里常用月亮表悲心,所以都是有法的含义在里面的,不是想观什么就观什么。
佛教的禅定把每一个观的作用,应该怎么观比较恰当,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是不对的,什么样的情况是对的,都给大家讲得清清楚楚。而且你怎么样用心,它有具体的要求。也不会一开始跟你讲什么特异功能,勾起你的执著心,而是首先跟你讲注意事项,所以修佛教的禅定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如果你按自己的一套去想呢,那就不能保证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了。练气功的就是照自己的去想,结果出偏差,所以禅定不可以乱修。禅定是有传承的,是师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可以自己去修的。
还有,我们学的禅定有步骤也有系统。现在我们修的这个观是属于光明观的系列。光明观是修法身成就的,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你想成佛,最基础要成就法身,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修法。观的顺序也是不可以颠倒的,老师教你什么样的顺序,你也必须按这个顺序去观。我也曾经调皮过,不按顺序,自己喜欢哪个就先修哪个,这和按顺序修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大家能在这里住得久,学到的观多了,拿到的好处就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