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循身观带修前的开导
提要:
 ·修禅定能排除很多不必要想的事情,以免很多时间都花费在妄想上
 ·禅定训练思想集中,能想得透,想得深,妙观察智就是通过禅定获得的
 ·止,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
 ·循身观就是观想自己的身体
“相由心生”,人的相貌是可以通过心来改变的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循 身 观 (2)

杭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四期(带修前的开导)
杨帆讲课、讨论与交流   2006.10.21


禅定训练思想集中,能想得透,想得深,
妙观察智就是通过禅定获得的

修禅定能排除很多不必要想的事情,
以免很多时间都花费在妄想上

虑是什么意思呢?虑加上三点水就是过滤的滤,把不必要的东西过滤掉,不应该想的东西不要想,专门想应该想的事情。我们生活也好,干事业也好,办企业也好,你的大脑不可能什么都想,只有想最需要想的事情,才能够成功,这些都需要训练。有的人觉得自己挺好,其实仔细考察一下,很多时间都在打妄想打闲岔,把精力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了。

禅定训练思想集中,能想得透,想得深,
妙观察智就是通过禅定获得的

修禅定其实就是修止修观,止,就是静,就是止住妄念;观,就是虑,就是按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修观,或者说去思惟,这样就能开发出我们的智慧。通过禅定的训练,思想就能够集中,想事情就能想得透、想得深,最后达到:不需要你想的时候心如止水,非常平静;需要你想问题的时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面想深想透,把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得很清楚,乃至一下子结果就出来了,类似于直觉。在佛教里面有种种名词,描述这个境界,比如佛有种智慧,叫妙观察智,他能够观察得非常细微;还有种大圆镜智,就像一面很大的镜子,世间万物都在里面显现,那都是通过禅定得到的。

“止,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

下面讲止观。“止,使心住于所缘境上,不驰散于其余的境。”这句话就是叫你修什么就观什么。比如说你修虚空观,观想无边无际蔚蓝色的天空,你心就停在蔚蓝色的天空,不要去想别的,能停得住就是一种能力。大多数人缺乏训练,他就没有这个能力。

以前有个学员,他观天空观出两架飞机来,后来了解到他是在飞机场工作,整天看到飞机起落,所以天空和飞机形成了条件反射,这都是杂念。不该想的你去想了就叫杂念,杂念应该要排除。有时候控制不住还是要想,还要想就还是要排除,就是这样训练的。老师讲:修行就是生的变熟,熟的变生。一切不好的习惯,我们很熟悉,现在应该放下了,慢慢的让他们生疏起来;好的东西我们很生疏,比如佛法、智慧,慢慢要熟悉起来。

循身观就是观想自己的身体

循身观就是观想自己身体的外形,观自己的头发要观乌黑油亮,哪怕你的头发很枯干,或是花白的,你也要把它想成乌黑油亮。我们经常照镜子,已经习惯了自己的面貌是这个样子,闭上眼睛你就可以想得出来。还要观想我们如佛而坐,看看佛像,佛是这个样子,然后闭上眼睛,观想自己是佛的形象。这么想,想到后来自己的相貌就会转过来。比如你本来瞋恨心很大,经常这么观,脸就变成慈悲相。

“相由心生”,人的相貌是可以通过心来改变的

以前有个画家,他擅长画马,但是他要画一匹四脚朝天,躺着的马,他反复琢磨马躺在地下的形态,想假如我是这匹马,应该是怎么样。他老婆给他送饭,推门进来吓一大跳,发现床上躺着一匹马。他就有点害怕:我老把自己想成马,别死了做马了。有人建议他:你画观音菩萨吧。他就改行画观音菩萨,还是用原来的方法,反复琢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把自己想成观音菩萨。他老婆推门一看,里边就坐着一个观音菩萨,所以说相由心生。外国人也讲,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的相貌是由父母决定的,四十岁以后的相貌应该由自己决定,所以相可以通过心来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