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教故事

盲人摸象 大萨他婆 

白象和狮子 比舍佉

锄头贤人的故事 八风吹不动

无尽灯 优波离 佛陀问病

三皈依 愚路尊者 还重吗?

一杯牛奶 金刚三昧定 

难陀出家 周利槃陀的故事

五官争功 天下第一傻瓜

一碗馄饨 目犍连救母

故事选读 地藏菩萨的故事

故事与典故 长老偈

上一页

   
 
阿含经故事选 (44)

庄春江编著

043 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比丘们!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意念识时,心中生起欲念、贪爱、愤恨、瞋恚、愚痴、执着,就应当好好地调伏这样的心念。怎么调伏呢?要这样想:若放任这样的心念继续发展下去,将会是一条充满恐怖、荆棘、障碍、危险的邪路,那是恶人走的路,不是善人当走的路。   

比丘们!就好比一处即将收成的稻田,如果看守该田的人疏懒,不认真看守,就会让牛只闯入,如此一来,即将收成的稻子,就会被蹧蹋一空。   

如果守田人战战兢兢,随时提高警觉守护,一发现牛只闯入,马上扣住牛鼻,鞭打一番,再赶牠离开。如果这头牛一而再、再而三地闯入,每一次都被守田人捉打驱离,久了以后,这头牛就不敢再靠近该稻田,更不会再闯入田里蹧蹋农作物了。   

比丘们!调伏我们的心,其道理就像制伏那头牛一样,要随时警觉守护,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自己:那是一条充满恐怖、荆棘、障碍、危险的邪路,应当厌离,用这样的方法来驯服。心被驯服了以后,当六根接触六境,产生认识时,心念就会变得沉稳而专注。   再如,比丘们!有一位从没见过琵琶乐器的国王,当他第一次听见琵琶弹奏时,对那美妙的声音大为着迷,就问大臣说:   

‘这么美妙的声音是什么?’  

‘大王!这是弹奏琵琶的声音。’

‘将这美妙的声音拿来!’   

大臣将刚才弹奏的那把琵琶琴拿来了,禀报大王说:   

‘大王!那美妙的声音,就是这把琴弹奏出来的。’   

‘我要这把琴做什么?我是要刚才那美妙的声音!’   

‘大王!刚才那美妙的声音,是由这琴的柄、槽、弦、皮,还要有会弹奏的人等,种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刚才您所听到的美妙声音,已经消失而过去了,没办法拿来给您。’

‘嗟!这样虚伪不实的东西,竟能让大家着迷,留着作什么,拿出去劈了!’  

大臣听命,将琴拿出去,劈成了几百个碎片,撒了一地。   

像这样,当比丘有能力观色、受、想、行、识的各种不同粗细层次时,他知道这都是因缘所生,是有为、无常的,则过去所以为的‘我’、‘我所’、‘我是’,都将止息、寂灭了。   

比丘们,应当作这样的思惟观照!”

按语: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一六九经》、《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二○五经》。   

二、一头牛,需要一而再、再而三耐心地调伏,才能驯服,心念也一样。这个方法,大家或许比较熟悉在禅修中的专注训练时用:妄念起来了,察觉了,拉回到原来专注的地方;又起来了,察觉了、再拉回……,然,从这个故事知道,这个方法并不限用于专注训练用,就是对过去贪、、痴积习冲动的调伏,佛陀也以这个方法教导我们。   

三、故事后半段的琴声譬喻,从琴声到琴的分析,了解到因缘和合中,没有任何实在的、永恒不变的“我”,当然也就没有“我所”可以执着。这样的观法,也可以获得破除“我见”、“我执”的成果。后来某些学派,或许也借用这种分析方法,成为观空的一种方法。

《阿含经》极短篇

何者为无常?②

佛陀将人的存在,分析为物质的现象──色,以及精神的现象──受、想、行、识。

同时指示这每一个现象无不在迁移演变。无常的道理,即是佛陀开示的真理。它在警示我们,这世间所存在的任何东西,无一不在迁移变化中。而在无常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是无常的”。因此佛陀接着为罗陀解释道:“如果能正确的观察无常,就能得解脱。从此以后,就只有平安喜悦,而不再有迷惑痛苦的生涯了。” (完)

(摘自《嘉义新雨》第18期 郑文信编)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