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别解脱戒》
1 2 3            

 

 

 

 

 

 

 

 

 

 

 

 

    上一页             
 别解脱戒 (3)
                 隆莲法师 著
  

七众受别解脱戒,都必须先发求解脱的清净出离心。若无出离心,则所受的戒就不能成为解脱的正因。若受戒时未发出离心,受后也要修令发起,戒体才圆满。

别解脱戒,出家众必依师受。在家的近住戒,有说必须从师受,有说只初次必从师受,以后如缘不具,也可自誓在佛像前受。近事戒有说也可自誓受。但自受者既无善知识可依止随学,也无“顾他生愧”的功能,故应以从师受为正。总可说一切别解脱戒必依师受。

受别解脱戒须具相当仪式。受时具足如法的仪式,才能引生殷重的护戒心。若不具仪式,无受戒的身语表业,就不能引发殊胜无表。

受近住戒,先受三归依,次受八戒,从不杀生至不非时食,依次随师教说,循环说三次,说第三次完时即得戒。受近事戒,亦先受三归依,次说戒相,于说三归依完时即得戒。出家五众受戒,各有详细的仪轨,如律藏中受戒犍度广说。沙弥、沙弥尼戒,于说三归依完时得。比丘、比丘尼、正学女戒,于白羯磨完时得。此外,有由特殊的原因而得具足戒的:一、佛或独觉不由师授自然具足,于尽智心位得。二、五比丘见谛得戒,于初入见道时得。三、耶舍等佛唤善来须发自落成为沙门,于佛言下得。四、大迦叶信佛为大师,信时即得。五、大生主受八敬法,闻教敬受时即得。六、法授比丘尼遣使受戒,在所遣尼受竟时得。七、三归得戒,不在佛前的人,佛遣阿罗汉为说三归,于说三归完时得。八、苏陀夷七岁善答佛问,佛听受具足戒,于佛言下得。此等特殊的得戒,除独觉的自然具足外,其余都是佛在世时才有。佛灭度后,得具足戒都必定依羯磨法。

受持别解脱戒的期限,除近住戒外,其余七众别解脱戒,都是尽形寿受持。近住戒只受持一日一夜,于清晨明相现时受,持至第二日晨明相现时止。若时相现时忘受,也可于早餐后补受。

出家五众别解脱戒由五缘舍:一、对人作法言舍,二、犯根本罪(现生不得重受),三、形没二形生,四、断善根(起重邪见),五、命终后。近事戒以三缘舍:一、舍佛法入外道中,二、断善根,三、命终后。近住戒亦以三缘舍:一、次日明相现已,二、起不持想,三、命终后。

一切佛法总摄于戒定慧三学,三学次第决定以戒为首,如《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说:“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如实知见故能起厌。厌故离染。由离染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证无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习净戒,渐次进趣,后证无作究竟涅槃,是故三学如是次第。”别解脱戒不仅在声闻乘中为三学根本,在菩萨乘中也为三聚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的根本。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说:“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诸菩萨受律仪戒后,所有一切为大菩提由身语意积集诸善,总说名摄善法戒。……”不先能防止恶法必不能积集善法,不先能不损恼有情必不能饶益有情,故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都要以摄律仪戒为基础。菩萨要守护摄律仪戒,就不能不守护自己所受的别解脱戒。《四分律》卷三十五佛自释戒经序说:“波罗提木叉者,戒也。自摄持威仪、住处、行根(诸心行及诸根门摄持行根即修意根律仪和诸根律仪)、面首(戒德流露,颜色和悦,诸根寂定)、集众善法,三昧成就。”也说明别解脱戒是成就禅定和积集一切善法的基础。最基本的,佛弟子至少要受三皈依。三宝中正所皈依的是法宝。皈依法总应护持的戒就是不损恼有情。七众别解脱戒中,近事五戒主要所受为远离最胜损他事支(即不杀生、不不与取、不欲邪行),其余二支(即不妄语、不饮酒),都为帮助远离损他事。近住八戒和出家五众别解脱戒,也就是五戒的广开和增上。故七众别解脱戒的主要内容总为不损恼有情。受持别解脱戒也就是从初皈依为佛弟子必要学修的基本学处。《遗教经》说:“戒是正顺解脱之本。”佛临涅槃教弟子以戒为师。佛灭度后别解脱戒即是大师,既是法宝,亦是佛宝。别解脱戒住世,佛法即住世。三藏中处处广说别解脱戒为佛法根本,极为重要。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