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能执着,一执着就成为法执。最大的坏处,你不能再提高了。修行不是在执着上提高,而是在“放下”上提高。好比走楼梯,你不放下第一格楼梯,不可能走上第二格楼梯的。
末法修行为什么困难?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不高,只要一点点就可以了,有人还反对深入经藏。还有一个原因,任性放纵、习气泛滥。其中一个习气就是执着心很重。比如爱本是快乐,如果爱里边没有快乐,众生怎么会去追求?可是众生执着,得到了爱就放不下,结果受苦无穷,所以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很多人羡慕明星演员,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就知道明星演员差不多个个掉在苦海里。当初他们为了演好戏,要投入角色,所谓叫假戏真做。演完戏他应该恢复本来面目了,可是下了舞台,他仍然假戏真做,掉在爱的陷阱里,放不下,很多很多生活腐化,最后双方都痛苦。可是在痛苦里能有几个醒过来?
一般人恰恰相反,虽然痛苦,不但不想跳出来,还在回忆过去快乐时的境界,仍想去追求。结果追求到了又痛苦,痛苦了又去追求,就像佛经上说的渴了喝咸水,越喝越渴。
最近看报纸,一个演林黛玉的名演员出家了,最近在深圳死了。她能够出家,还是有善根的。至于她是不是想修行成就、了生死,我不知道。但至少有一点,她知道癌症是绝症,自己时间不多了,还是赶快出家修行吧,这一点应该肯定的。
从这件事上,可以悟到,念无常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这个因缘,你跟她说人生无常,她不会相信,所以念无常也难修啊。
修行第一步就难修,那第二步拖到啥时候去?一般都知道我会死,叫他赶快修行,他说“还早呢”。另一方面,即使知道生命无常要修行,可是你不懂修行也不起修行的作用,仅仅在城市里吃喝玩乐厌了,住到农村去,换换环境,好比现在旅游时兴的农家乐,不过是精神上的调剂罢了。
所以,我们既要认真地修行,也要不断地放下;不断地放下,也要不断地修,一直到圆满了,不用取也不舍了,取舍皆空,这样才能取得殊胜的境界。在修行路上,取舍都要具足,犹如蜗牛两只角,要伸同时伸,要收同时收。如果光取不舍,能海上师说是“半边用功”,修不好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就是取,天天向上就是舍。取了不要忘记舍,舍不是叫你舍掉法,舍是舍掉执着。如果一个人不肯舍,大乘小乘全修不起来。修大乘,一执着,你把流转生死看成实有;修小乘,一执着,你就空不掉,什么成就也不会有。所以戒定慧要修,可你不要执着。
佛宝、法宝、僧宝,没有三宝我们修不起来,但不能执着。如果执着佛,佛是佛,我是我,你不可能成佛;执着法,就不能在法上圆满;执着僧,你始终是凡夫。修行不是叫你执着三宝,而是要用外相三宝引发自性三宝。不取外相三宝,你无法修行;执着外相三宝,你无法成就。
修行成就并不是承认释迦佛成佛,恭敬他就完了,那样你仍是凡夫。修行不是靠执着,而是靠悟。如果你对有形相的执着了,悟不到“一切有相皆虚妄”,你可以做科学家,可不是修行。悟是悟什么?最后的成就就是什么也没有。一执着,就有一个“有”。
安居期间,你们在家居士怎么修?你们要修随喜功德。真正讲随喜,不能停留在“出家同学安居了,我也觉得很高兴。”安居是修行,你随喜了不修,这个功德也小。举个例子,有人发心供养,你随喜赞叹,可你没有准备什么,能产生什么作用?你也要修修供养呀。所以修随喜功德,要随他修行而修行,这才是真正的随喜功德。如果你能随着对出家同学安居的欢喜心,向出家人学习,也在这三个月里好好用功,法随法行,这才叫随喜。既然欢喜,心就可以安下来了,不要再向外面跑了。
修行怎么修?劳动就是修行,吃饭就是修行,睡觉就是修行,这是会修行的人。不会修行的,处处有抵触,尽在打妄想、起烦恼。你在劳动的时候,能够不打妄想、不起烦恼,这不是修行是什么?不打妄想、不起烦恼,这是根本法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这么做。难度虽然高一点,老同学还是可以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