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急于求成,
就容易忽视在断烦恼上求觉悟
提要:
■ 描绘境界追求神奇,也会使修行人产生苦闷
■ 人好急于求成,就容易忽视在断烦恼上求觉悟
■ 有的因苦闷自我封闭,逐渐因执而怒,形成烦恼魔
■ 苦闷埋藏在下意识,憋不住了就会往外跑
■ 回到世俗的人,投向了色声香味触的怀抱就回不来了
描绘境界追求神奇,也会使修行人产生苦闷
还有一种情况,比前面一种好一点,他感到苦闷。刚刚进佛门时总是充满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快快得到成就,尤其是过去看了很多神奇的故事,世俗上这种作品都经过艺术加工,从我们修行的角度来说,这些书的影响很不好。神话小说已经使很多人迷掉了,但是大家总还有一个印象:这是神话小说。而在佛门里把修行写得神乎其神的书可多啦!往往都是在写修行人的境界,很少写到,这个修行人得到这样的成就,在现实生活里他是怎么把烦恼转为觉悟的,他是怎么从凡夫进入圣人之流的。看到的都是这个人有什么境界,小的时候这个人能够见光,后来能够见到佛菩萨显现,朝山的时候有什么奇迹。再后来在修定中突然四面雷鸣,最后空中飞了一圈。这些种子放进去,就形成了今天修行人的苦闷。
人好急于求成,就容易忽视在断烦恼上求觉悟
为什么人们对此并不反对呢?因为它能鼓励人心,看的人着迷了,就会有所追求,就会拼命的修,人们以为这样能使人产生信心。可是这个信心并不集中在断烦恼、使你产生觉悟这条路上,而是建立在这种神奇的境界上,必然会促使你去追求这个境界。你有追求的心态,从好的方面来说,促使你往前跑。人好急于求成,你肯定会希望越快越好。就好像小时候学的愚公移山。挖山的人总想早一点把山挖掉,最好是明天就感动上天,一下子把山搬掉了。
有的因苦闷自我封闭,
逐渐因执而怒,形成烦恼魔
初进佛门的人苦闷了,有时候还会跟我说说,我还可以开导他,如果他不说呢?刚才讲的第一种人修行没劲了,他就想再到世俗里去闯一闯,在世俗上抓点享受。后一种人苦闷了,如果他由于个性关系,也不大欢喜说话,表面上看挺老实的,也不跟人家闹矛盾,就会由苦闷进入自我封闭。这是一条很危险的路。自我封闭,用佛门的话来说,就是容易着魔了!你别看他坐着不动,他心里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这样子养成习惯了,就会脱离群众,加上乱想一通,又是苦闷,结果就会表现出古怪脾气。因为他自我封闭,不想跟外面沟通,自然会形成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因为他很苦闷,苦闷到最后会出现逆反心理;因为他得不到什么,逐渐形成固执,容易冒火。到这种程度,科学上说,这个人心理已经不正常了。如果闹得厉害,在修行上说就是着魔,魔就是烦恼。
苦闷埋藏在下意识,憋不住了就会往外跑
第二种苦闷,跟第一种情况又不同,第一种他苦闷,他就到外面去闯了,第二种人他苦闷到最后,他有种力量想要自己摆脱这个苦闷,会突然来一个反常的行动。有的同学怄气了,也不跟人家吵架,只是生闷气。闷气就是自我封闭的表现,憋不住了,他会什么也不管,就跑掉了。因为他把苦闷埋藏在下意识里藏到一定的程度就压不住了。
回到世俗的人,
投向了色声香味触的怀抱就回不来了
有的人跑出去还会回来,有的人回不来了,看他出去了走哪条路。到山林里去走一圈,他还会回来,假如是到世俗的大城市里转一圈,繁华城市里充满了色、声、香、味、触,可能他回不来了。回来的人还是有善根的,或者他还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