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古今100高僧》
1 2 3       6 6 6

 

 

 

 

 

               下一页   

 古今100高僧(1)

                  洪丕谟 著
 

汉译佛经创始人安始高

翻开浩翰佛教典籍,内中如《大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五十校计经》等好多种中文译本,都赫然写有译者安始高的大名。统计下来,安始高二十多年所译汉文佛典,共有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之多,从而为我国早期佛经翻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奠基性贡献。

安始高,约公元二世纪时安息国太子,本名叫清,是个非常好学并且笃信佛教的学者。为了献身佛教事业,他不惜把王位让给叔叔,自己则削发出家,以便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佛,精研阿毗昙论。

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始高在游化西域各地后,不辞风餐露宿、路途劳顿,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好学勤奋的安始高就掌握了相当程度的汉文,此后并南下游历,先后到过豫章、浔阳、会稽等地。由于他出身王族,所以当时人们都喜欢称他为“安侯”。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了一段时期,所以这时无论朝中还是社会上的信徒,他们除了奉佛祭祀,祈求福德,还很想借助佛教,作一番个人身心上的修持。为了满足中土人士的这种愿望,安始高在他所译佛经中,好多是有利于个人修持的上座部止观禅法。

综观这些译著,安始高的译经特色基本有这样几点:一是他翻译的佛经内容,属于纯粹的声闻乘范围,并且基本和止观法门的修习有关;二是在措辞恰当、明白达意的基础上,以直译为主,这样就较多地保存了佛经的原著风味,虽然有时难免颠倒重复,不乏难解之处;三是他经常喜欢用口语形式进行讲解,再由别人记录整理,使所译佛经颇多讲义体裁,如《阿含口解》就是;四是他所译的数息止观等经,往往夹带着一定的解释成分,所以晋朝道安说他所译《十四意经》、《九十八结经》等,很像出于自撰。

在这些译著中,安始高第一次向中国介绍了四念住、五停心、六种法门、十六特胜等止观数息禅法,所以对我国后世禅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安始高一共在中国活动了三十多年,由于晚年不知所终,所以,各地有关他的离奇传说,此起彼伏。

安始高从事和所译的念息法门,因为和当时道教盛传的“食气”、“导气”、“守一”等法,有着较多的相近或类似之处,所以一时广为流传,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等。此后名僧康僧会又在陈慧处进行学习,并帮他注释了《安般经》。

作为汉译佛经的创始人,安始高的译经事业以及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启大乘佛经汉译开端的支娄迦谶

东汉桓帝末年(167年),洛阳来了位状貌奇古的月支国僧人,他就是我国佛教史上有名的翻译家,启大乘佛经汉译开端的支娄迦谶。

支娄迦谶,平时常省称为“支谶”。大概在汉灵帝光和、中平年间(178—189年),支谶在中土进行了为时十多年的佛经翻译工作。这些翻译,有时由他独立完成,有时也邀竺佛朔进行合作。竺佛朔也是位西域高僧,来华的时间要稍稍早于支谶,对于汉地语言,颇为通晓。

支谶翻译的佛经,可以考知年代的有三种:光和二年(179年)所译《道行般若经》十卷,《般舟三昧经》二卷(现存同年所译三卷本),中平二年(185年)所译《楞严经》二卷。另外,晋释道安著述经录时,认为从译文体裁上可以推知为支谶所译的佛经,还有《阿阇世王经》二卷,《宝积经》又名(《摩尼宝经》)一卷,《问署经》一卷,《兜沙经》一卷,《阿閦佛国经》一卷,《内藏百宝经》二卷等九种(内有三种已失传)。再有,支敏度在《合首楞严记》里提到,另有道安未曾看到的《仲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一卷。

道安为什么按照译文体裁,就可知道这些佛经出于支谶的译笔呢?原来支谶的译经风格,在于用辞质朴,不存文饰,内多音译,梵味较浓,所以译后虽未署名,还是被认了出来。

支谶所译这些佛经有个特点,就是几乎全属大乘佛经。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看成是大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综观这些译经,以《道行般若经》和《般舟三昧经》为最有代表意义,尤其是演说般若缘起性空的《道行般若经》,成为后世研究般若理论的原始译著。可是,由于从费长房以来好多经录家,都曾有过竺佛朔也曾翻译《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的记载,所以后来又有人认为,或许这两部经是他俩携手合作的成果。

支谶的弟子,主要有月支国支亮,后来支亮又传支谦,世称“三支”。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