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珍贵的希有法宝,虽然常住十方,如果没有释迦如来对我们演说佛法,我们如聋如盲,闻不到妙音,见不到功德,将长期浮沉在苦海中,得不到救护。所以应当感激佛为度众生而舍身求法的恩德,佛为度生而说法开示的恩德。佛宝的恩德也就是法宝的恩德,因为佛不是用手来救护众生,而是以说法普度众生的,众生能不深深感激佛宝法宝的大恩德么?
上文解“名言”一段,曾以指与月来譬喻名言与法性是两种东西,名言不即是法性(不即)。在解“诸轨持”时,又说一一法,一一名言,皆有任持自性的作用,并举许多例子,说明名言与法性是不离的(不离)。既说不即,又说不离,这不是矛盾么?其实不即不离(亦名不一不异)不是矛盾,而是说明事实的真相。唯有了解不即不离的事实真相之后,才能争取长足的进步,开发无漏的智慧。且设譬喻,以明所以。名言喻如道路的路名牌,而法性则是一条条的道路。路名牌不即是道路(不即),而南京路的路名牌又不离南京路(不离)。可见不即不离并非矛盾而是事实。我们循着路名牌的指示而走我们所要走的道路,这是对的。佛说名言与法性,不即不离,是要我们循名言而达法性、亦复如是。如果有人要到南京路去,走到南京路的路名牌前,就立定不走了,自以为我已到了目的地,这一个错觉的生起,就使他模糊了南京路的认识,也就阻碍了他的进步。这种模糊认识,阻碍进步的错觉,为害最大,最要不得。佛为纠正这种错误起见,所以大声疾呼,告以“不即”的道理,要我们提高警惕,随时慎防发生错觉,发生执著等过失。佛又指点我们“不离”的道理,要我们放下我执,当下生起法尔的轨持作用,当下享受我法交融的大利益。总之,懂得不即不离的关系之后,对于我们知识的提高与进步是有不可思议的帮助,这就是法宝的不思议功德。
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我们因为不知“不即”的道理,所以处处执著,说东著东,说西著西,说我著我,说法著法,说到哪里,著到哪里,所谓众生处处著,如同一个醉汉一样,扶得东来西又倒,扶得西来东又倒,无往而不执著,无往而不自生障碍,这真是阻碍进步的最大阻力。另一方面对于“不离”的道理,则又疑惑不决,无意接受,有的甚且不问所以,武断以为迷信,遂把法尔的轨持作用一笔抹杀了,同时自己亦就徘徊在歧途上,因循贻误,踏破铁鞋,始终找不到开发般若智慧的门路。所以善得益者无往而不得益,甘受损者无往而不受损。我们凡夫自甘受损,无异驼子跌跤,两头落空,在“不即”方面,因执著故,离不开过失;在“不离”方面,因狐疑故,得不到利益。这就充分说明佛之所以智慧如海,而凡夫之所以愚昧无知的所以然的原因了。佛为怜悯众生昏昧无知故,特就名言与法性不即不离的关系,指点众生离苦得乐,转识成智的法门。此一法门,不过是无量法门中的一门,然由此法门,是可以通达无量门,无量法的,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不可思议功德。
以上解总赞法宝功德半颂竟。
科 戊二、别赞教证分二
己一、赞教半颂
颂 流转还灭体相用 名诠旨趣等随行
解 前已总赞法宝的种种功德,今以一颂特别广赞法宝的教证功德,前半颂赞教,后半颂赞证。前半颂赞叹教法的第一句,流转还灭体相用。流转是就世间法而言,亦名有为法,有生住异灭四相的流转与迁故,也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流转法的体相用是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体,以三界有情的流转苦相为相,以惑业苦互为因果,循环洄旋为用。还灭是指出世间法而言,亦名无为法,无生灭故,亦名解脱法,解除烦恼的系缚故,由是可以转识成智,离苦得乐,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道二谛。还灭法的体相用是以涅槃,或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为体,以四向四果、五道十地为相,以三十七助道品为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