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海上师集述 弟子倪正和敬解

三、见道谓无漏智生,了证真如,由是通运行人至于极果,故名见道。又见道谓见无我,见利他功德,见王道朗显。见道刹那,即入修道。四、修道谓更进修无分别智,断所余障,故名修道。唯识等云,为断余障,证得转依,复数修习无分别智,是以此位名为修道。又此修道,能为依持生长一切功德,故亦名地。是以修道亦称十地,所谓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五、究竟道谓功成事毕,故称究竟。与资粮道等不同,彼之四位,功未毕故。与声缘乘,亦有分别,彼所得果,非高胜故。唯佛独能,所作皆办,功德最胜,故名究竟。

诸乘与五道十地,皆应一一修证,次第成就,集积无量功德,方才出生一个无上佛果,故曰诸乘道地一切证。

能依所依因果等。能依谓能依教修行的人,所依谓所修的法。由于修行恒常不断,生起了法的法尔作用,逐渐转变了修行人的身心气质,乃至逐渐证得转依,所谓转染依而成净依,转依识而成依智,转苦依而成乐依,转凡夫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身而依圣者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法五蕴身。这就是因地修行,果地成佛,修因感果,证得转依的说明。

有作是说,法为能依,人为所依,由别别法,成别别人。如习医术,名为医师。习工程者,名工程师。修行亦然,修声缘法,名声缘乘,修菩萨法,名菩萨乘。又人为所依,谓修行人的身心,正是载道之器,亦称法器。欲修殊胜的佛法,必先具备圆满的法器。法器圆满,第一要无损漏,漏器难蓄水故。第二要洁无秽,秽器贮醒醐,醒醐亦将变成毒药故。我们欲求法器无损无漏,洁净无垢,必须受戒学戒,依戒而行,严持不犯,设或偶犯,立即忏悔清净。戒为三学的根本,法五蕴身生起的基础,这是修行人首应注意的要点。

总之,世间法不离因果,出世间法正在加功用行时,亦复不离因果。修一天有一天的成果,修一法有一法的成果,集积无量的修因,而成一整个无上的佛果。由于修因可以证果,所以修行决定成佛。然修行必须依照教法,以期避免盲修瞎练,而能直趣宝所。又修行人与所修的法,有能依所依,互为因果互相缘起的微妙关系,必须认识“人”“法”“能”“所”、初则互相缘生、终即融成一片的原理,方能使圆满的法器与殊胜的转依,迅速成就。这就是能依所依因果等一句话所包含的要义。

以上解别赞证法半颂竟。

科 戊三、归愿半颂

颂 我今归依永归依 归依法门愿修证

解我)一切法无我,我随世立名,表能归依者,补特伽罗位。(解归依永归依)归依佛法竟,世世不舍离,直至菩提座,永不归依余。(解归依法门愿修证)由何故归依,为断诸烦恼,法门愿修证,成佛度众生。

科 丁三、赞僧宝分四 戊一、总境一颂

颂 三贤十地四果向 剃发染衣具戒者

  三乘四部八大子 从佛转轮圣比丘

前已广赞佛宝法宝功德,此段是赞僧宝功德。僧宝对于佛法的功德,与对于我们的恩德也是非常广大的,因为我们在离开了释迦牟尼佛将近三千年的今天仍能闻到佛法,并且闻到教证完整的佛法,(教犹住世,证未隐,教证无缺,是名正法,若有欠缺,即非正法住世)那就要归功于僧宝传承佛法,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功德。所以我们尊重僧宝如同尊重佛宝法宝一样。假使佛灭度后,没有僧宝师弟传承,学修住持,弘化显扬佛的教法,那末佛法恐怕早已失传,我们今天就没有机会闻到无上甚深微妙法了。现在不然,这就反显僧宝的可贵,是不愧于佛宝法宝并称三宝的。

初一颂是总赞一切僧宝,故名总境,境即对象,我们当以一切僧宝为赞叹归敬的对象。初句三贤十地四果向,三贤十地是赞大乘僧宝,四果向是赞根本乘僧宝。三贤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尚未见道的贤僧,十地谓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见道以后的圣僧。四果向即四果四向,谓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