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海上师集述 弟子倪正和敬解

我们凡夫之所以能够修行成佛,完全因为我们与佛同体,我们皆具自性三宝。如果不是同一体性,我们就永远不能成佛。喻如煮米可以成饭,而煮沙即不能成饭,因为米与饭同一体性,而沙与饭体性不同故。所以我们要珍重我们的本具佛性,不要迷失本性,辜负己灵,而有好好的予以启发培育的必要。

:凡夫与佛体性既同,何以在相用上佛的自在,与凡夫的不自在而有如是不同的差别。

:觉即是佛,迷即众生。众生与佛由于迷觉不同,所以本体虽无差别,而在相用上就显出距离甚远的差别来。《华严经》载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初证正觉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所谓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自性三宝的自性功德,众生的自性三宝因被妄想(烦恼)、执著(我执)之所障蔽,因之其性具功德,一向没有启发出来,所以迷背自性,流浪生死,若由修行而断离妄想执著,则如来世尊的智慧德相,众生自性悉皆具足,无待外求,即如如佛。所以我们修行,一方面要修戒定慧来断烦恼、断我执,一方面更要觉悟自性,珍重己灵,好好的启迪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使其潜伏的本能,增长起来,发挥作用。现在我们都负有发掘潜能的任务,要尽量利用潜在的人力物力。这里就指陈一个可供发掘潜能的无尽宝藏,希望国人予以注意而研究之则幸甚。

一般佛教徒都知道仰外缘三宝(即身外的佛法僧三宝),而或不知自己具有自性三宝,或虽亦知人人皆有佛性,而或不知自重己灵,培育佛性;或虽亦知自重己灵,而或不知培育佛性的善巧方便。因之,修行往往不易上路,甚且日久退心。固然这与持戒殷重与否,忏悔清净与否,学修精进与否都有关系,然其未曾启发佛性亦是主要原因的一个则无疑义。所以我们如要修行上路,除应具备持戒、忏悔、精进等条件外,还应注重启发自性,更应知道启发自性的善巧方便。

什么是启发自性的善巧方便呢?

思惟赞叹外缘三宝的功德来滋养引发自性三宝是最极善巧的方便法门。因为这是借外缘三宝的功德庄严,藉思维赞叹的熏习因缘,使我们的自性三宝逐渐同化,因而生起增长发展的殊胜作用。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总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修行经验,归纳而成十大行愿,复将十大行愿列为前行七支,正宗三门,其行证次第有如后表:

长行十大行愿 颂文行证次第

 

助修:(增福)一、礼敬诸佛

       二、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

   (净垢)四、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

正行:(成智)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

   (运悲)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

  前行七支:一、礼赞

        二、供养

        三、忏悔

        四、随喜

        五、请转法轮

        六、请佛住世

        七、回向

  正宗三门:一、常随佛学(自义门

        二、恒顺众生(他义门

        三、今后回向(回看门

从此表上可以看出礼拜称赞如来是修行学佛的首要法门。三世诸佛在因地修行时莫不以礼赞如来来引发自性三宝的,而后面供养,忏悔,随喜等功德,也都是从礼拜赞叹而引生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确信思维赞叹三宝功德是启发自性三宝与引生诸余功德的善巧方便。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