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丙二、别相三宝二颂
颂 于一佛宝中 有诸身等别
于一大藏中 教理行果分
依佛教修行 三贤及十地
四果四向等 菩萨声闻僧
解 上文同体三宝一颂是就随缘不变的体性而言,今此别相三宝二颂是就不变随缘的相用而言。三宝的体性,虽随缘不变,平等一味,而三宝的相用则随缘显现,而有各各不同的差别。就相用言,不但佛宝的相用不同于法宝的相用,法宝的相用不同于僧宝的相用,即同一佛宝,亦有法身、报身、应化身等差别;同一法宝,亦有诠教(教化)、诠理(谛理)、诠行、(行持)、诠果(证果)等差别;同一僧宝,亦有贤僧(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圣僧(初地乃至十地十圣位)、四果四向声闻僧、缘觉僧、独觉僧、菩萨僧等众多差别;故颂云:于一佛宝中,有诸身等别,于一大藏中,教理行果分,依佛教修行,三贤及十地,四果四向等,菩萨声闻僧。
要之,同体三宝是理体,别相三宝是事相,名虽有三,性唯一体,体虽是一,用开为三,无非为众生广设得度因缘,使能普遍受到佛法的利益。
以上略释同体三宝与别相三宝。同别二种宝竟。
科 乙四、依诸乘分别三宝分四
丙一、大乘三宝分三
丁一、大乘佛宝一颂
颂 自觉觉他觉行满 具足三身五智身
菩提大悲以庄严 是名大乘之佛宝
解 这一科依诸乘分别三宝,不是说三宝有大小高下的差别,而是由于学修的人,根器有大小、利钝、智愚等不同,所谓法无高下,人有胜劣,大者见大,小者见小,见仁见智,随类各别,所以说依诸乘(即不同根器的人)分别三宝,而非三宝本身真有大小高下的差别。
今此一颂是依大乘人所见到的佛宝功德。由于大乘人根器大故,所以他所见到的佛宝功德亦大。颂云,自觉觉他觉行满,具足三身五智身,菩提大悲以庄严,是名大乘之佛宝。今依颂文解释名诠如下。
佛的字义即谓觉了、觉悟义,复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重深意。自觉谓觉了自性三宝,本来清净,本来空寂,在清净空寂的体性上,本无烦恼,亦无生死,所以自觉也就是觉悟自性本空、清净无生的理体。觉他谓以此自觉的理体,教化众生,使众生亦能皆觉悟自性,珍重己灵,发心断修,转凡成圣,因而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觉行圆满谓自觉行与觉他行悉皆圆证圆度,无欠无余,故曰觉行圆满。
佛具三身谓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佛清净本然的理体,无有形相,周遍沙界。报身是佛的智慧德相,自利利他,教化地上菩萨。应化身是佛随类应现,藉以教化凡愚的妙用。复次,三身各具复数,为便陈述,列表如次:
佛:(法身)自性身——无生无灭,诸佛共有,所谓十方诸如来,共同一法身。
法性身——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法五蕴所成。
(报身)自受用身——无边相好,由无量善根之所引生,恒自受用广大法乐。——唯属自利,不为他现。
他受用身——由昔所修利他功德因缘所成,为十地菩萨现通说法。——唯属利他,为他现故。
(应化身)示生身——如释尊示生印度,说法四十九年。
应现身——随类应现,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五智谓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大圆镜智谓诸佛真智照于法界事理,如理如量,离爱离憎,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法待喻明,故名大圆镜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