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 (45)

──────────────────────────────

能海上师集述 弟子倪正和敬解

复次,在归依时经过一番师弟问答承诺的仪式,能使我们印象格外深刻。这种印象,留在心中,能起一种无形(无表)作用,帮助我们的自性三宝、法身慧命的发展增长,这就形成归依戒的无作戒体,所以归依必须从师(僧)受得,才算手续完备,符合佛制。

科    乙二、行持分三    丙一、别学分二

      丁一、应止一颂

颂    不归天神外道等 不恼不害于有情

      不与外道人共住 违此三法失归依

    前科明归依三宝如何受行,此科明受得归戒之后,复应天天行持,使勿忘失,更使我们的身心日渐能与三宝的行愿相适应。所以归依受得之后,就算万事大吉的观念是不对的。行持的内容复具一、别学,二、共学,三、附学三重含义。一、别学唯是归依戒所别有的规条。二、共学谓于归依三宝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不忘三宝,使归依与生活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打成一片。三、附学谓应随分随力附带所应学修的八项主要科目。所以归依三宝必须如法发心、如法受得,受得之后,更应如法行持,才能真实受用归依三宝的利益,和发展自性三宝的功能。

在别学下复分应止(止持),应作(作持)二小节。颂文不归天神外道等,不恼不害于有情,不与外道人共住,违此三法失归依,是先说明应禁止的三种非法事件。一、禁止归依天神外道、及其典籍、及彼邪众,因彼无三宝实德能故,有碍对三宝的正信故,将生舍三宝、断善根、堕三途、受苦报的危险故。二、禁止恼害有情,因是恶业行故,有伤菩提心故。三、尽可能不与外道人共住,避免与他们密切交往,因初学易受不良影响故。这是归依戒在止持方面所制定的法则。违此三法的任何一法,轻则使归依戒受到损伤,重则失归依戒体,且将因犯戒而堕三途受苦,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科    丁二、应作一颂

颂    归依如来是我师 归敬正法证教体

      现前僧众贤圣等 直至菩提永归依

    此颂专就归依戒的作持方面而言。所谓作持就是关于修行应做的事情,佛要我们积极去做,不做则是犯戒。所以归依戒应当天天修,天天忆持归依三宝,使我们的身心渐与相应。故佛弟子应有念念不忘三宝,永久归依的心愿。兹将颂文前三句列表释要如次:

一、永归依于如来~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

二、永归依于正法~教体──以言语文字,开示我们了生脱死的方法,使我们由是而疏缘无我真如的理体。

证体──以实践修持成就我们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疏缘而亲证无我真如的理体。

三、永归依于僧众~圣僧──已见道证无我的僧众。

贤僧──十住十行十回向,尚未见道的三贤位僧众。

现前僧──现前所见或所化现的凡夫僧。

颂文第四句直至菩提永归依,谓自归依的一天开始,直至修行成佛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在此一段时期内,生生世世,不离三宝,不舍归依,这是比普通尽形寿归依更形殊胜的圆满归依。本文题目称为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其目的即在提示归依三宝,是始自凡夫、终至成佛、应当学修、不可中断的主要课程,亦永归依的胜愿,能使我们在修行道上得到保障,不致误入歧途,亦不致枉走弯路,而能直趣菩提、快快成佛,所以其利益是非常殊胜的。

科    丙二、共学一颂半

颂    常念三宝胜功德 恩德无边应供养

      于诸众生发宏愿 凡所兴求白三宝

      晨夕三七作归礼 守护归戒如爱命

解    上节别学是归依三宝后天天应修关于归依戒所制定的别有条文,即应止者三,应作者三。本节共学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处处不忘三宝常存恭敬三宝的诚意,由是熏习自性,长养慧命,逐渐转变凡夫身口意的造业三门,而成诸佛菩萨戒定慧的功德三轮。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