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27)

──德雄尊者编译

愚痴的原因

接着佛陀回答须婆的第十三个问题:

“年轻婆罗门,在此,某个女人或男人不前往拜访沙门或婆罗门,请问说:‘尊者,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应受指责的?什么是无可指责的?什么是应当从事的?什么是不应当从事的?做了什么事会带给我长期的损失与痛苦?做了什么事会带给我长期的利益与安乐?’。由于他如此地从事与完成这样的业,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投生于失落处、恶趣、苦界、地狱。如果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失落处、恶趣、苦界、地狱,而是回来人间,那么,无论再度投生在哪里,他都会愚痴。年轻婆罗门,这是导致愚痴的方式,也就是──不前往拜访沙门或婆罗门,请问说:‘尊者,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应受指责的?什么是无可指责的?什么是应当从事的?什么是不应当从事的?做了什么事会带给我长期的损失与痛苦?做了什么事会带给我长期的利益与安乐?’。”

在这里,“沙门或婆罗门”代表出家或在家而具有德行与智慧的人,这句话就包含一切有德行与智慧的人。

关于这段经文,这个人堕入恶道的原因并不是纯粹因为他没有请问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而是在没有请问那些问题的情况下,由于不了解如何从事正当的行为,所以做了许多错误的事情。由于那些错事的不善业,才造成他投生于恶道。在这里应当讲述须尼达尊者的故事:在过去某一生中,他曾经对正在村子里托钵的一位辟支佛轻视地说:“你跟大家一样有手有脚,你应该跟大家一样工作来谋生。如果你没有任何技能,那么你应该靠捡拾垃圾桶里的垃圾与废物来维持生命。”

为什么他会做出如此的错事呢?因为他不亲近沙门或婆罗门,不去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所以他愚痴蒙昧。由于智慧暗昧的缘故,所以他累积了错事与恶业。

他不懂得要礼敬应受礼敬者,恭敬应受恭敬者,尊重应受尊重者,奉事应受奉事者,供养应受供养者。相反地,他以轻视的口气对一位辟支佛圣者说话。由于这个恶业,那一世身坏命终之后,他堕入恶道受苦。因此,愚痴是众生的一项很危险的烦恼,愚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在我们乔达摩佛的时代,他出生于王舍城一个清道夫的家庭,依靠打扫街道而勉强维持贫苦的生活。有一天,佛陀观察到须尼达过去世曾经累积足够的波罗蜜,能支持他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在清晨的时候,佛陀与五百位比丘去造访须尼达。那时须尼达正在清扫街道与捡拾垃圾桶里的垃圾与废物。当他见到佛陀时,内心充满了敬畏,不知道自己该站在那里才好,就直挺挺地倚靠着墙壁站着。佛陀走近他,问他是否想出家为比丘,他回答说他非常愿意出家为比丘。佛陀就以如此的话接受他出家:“来,比丘,法已善说,坚持梵行以究竟离苦。”

佛陀带着须尼达回到寺院,教导他禅修的业处。须尼达精勤地修行该业处之后,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有许多天神与人来礼敬他。须尼达就教导他们他自己藉以证悟的修行方法。

由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了解,这里所谓的“愚痴”并不单指头恼不好、不聪明的人,而是也包括脑筋聪明但是不明白因果道理,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善与不善的人。世间上有许多这样的愚人,他们自以为聪明,就很武断地随意批抨别人,并且做了许多不善业,还沾沾自喜地自以为高明。由于不理智地造作了这些不善业,果报成熟时,他们就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遭受极大的痛苦。试问如果他们是有智慧的人,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不划算、不值得的事情呢?

不善的身业包括杀生、偷盗、邪淫,不善的语业包括说谎话、挑拨离间、粗言恶语、废话闲语,不善的意业包括贪婪、瞋恨、邪见。这十件事是不善的、应受指责的、不应当从事的、做了之后会带来长期的损失与痛苦的。这种业果法则是存在世间的真理,毫无偏差地运作着,无论是相信的人或不相信的人,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这个法则的统辖与治裁。不明白业果法则而且又不愿意请问智者的人,由于自己愚昧的从事而害了自己与别人,将带给自己与别人长久的痛苦。佛陀将这种人比喻为从光明之处走向黑暗的人,因此我们称这样的人为“愚痴”的人。如此,我们可以了解,不请教上述那些问题是造成众生愚痴的原因。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