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势力的原因
接着佛陀回答须婆的第八个问题如下:“年轻婆罗门,在此,某个女人或男人不心存嫉妒,对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由于他如此地从事与完成这样的业,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果在身体破裂,死亡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善趣天界,而是回来人间,那么,无论再度投生在哪里,他都会很有势力。年轻婆罗门,这是导致很有势力的方式,也就是——不心存嫉妒,对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了解,造成有势力的原因是不嫉妒别人的利益、恭敬与成就,乃至积极地怀着随喜的心,为别人的成功感到欢喜。如果这样的善业在临死时成熟,就能造成下一世投生于天界或人界。如果投生于人界,那么这种善业能带来有势力的果报,优楼频螺迦叶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在胜莲华佛的时代他是一位在家居士,有一天他见到胜莲华佛宣布狮子音比丘为随从者人数第一的大弟子,他感到非常欢喜,并且发愿自己也能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得到同样的荣衔。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累积了许多善业。
在这个例子里,他对狮子音比丘获得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礼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愤慨,不系怀怏怏不乐,反而是随喜其成就,他全身充满了喜悦与快乐。这种态度带给他很大的利益,使他获得愈来愈高的生命。
就缘起法而言,如果他了知比丘只是究竟名色法的组合,则他的了知是正确的,是正见,因为从究竟谛的角度来看,只有究竟名色法存在而已,没有真实的比丘、比丘尼存在。他将究竟名色法看成是随从者人数第一的比丘,这是他的“无明”。基于无明,他发愿自己在未来佛的教化期中成为那样的比丘,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就是“爱”。他对那样比丘生命的爱由于不断重复而变强,使他执着那样比丘的生命,这就是“取”。为了达成那项愿望,他累积许多善业,那些善业就是他的“行”,包括他持戒清净,实行布施,供养资具给佛陀与僧团,修行止禅,并且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的阶段。那些善业是无常的,一生起后就立即坏灭,但是它们在他的名色相续流里留下了业力,业力也可称为“业”,因此总共有五种过去因,即无明、爱、取、行、业。
后来他出生为马兴达之子,弗沙佛的同父异母之弟。他与另外两位兄弟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因此国王赐给他们供养佛陀与十万位比丘三个月的权利,作为酬劳。他们指派三位大臣安排佛陀与僧团的一切所需,他们自己则受持十戒,亲近佛陀,听闻佛法,一有时间就修行止禅与观禅。过去的那三位大臣在我们乔达摩佛的时代分别是:频毗娑罗王、毘舍佉居士及护国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