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首页
政策理论
一日一读
佛学讲记
佛学禅定
佛教心理
动态报道
佛教故事
连载专栏
 

  2003年春季佛学演讲答辩(九)

2003.5.27 星期二

演讲题:   在善知识指导下才能达到解脱的目标

演讲人:释净藏(比丘尼学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演讲的题目是:只有在善知识的指导下才能达到解脱的目标。目标是修行人的一个动力,考试的题目中有镜虚禅师带着他的徒弟满空去行脚布教的故事。虽然路途遥远,但师父的精神却很饱满,因为他心中有个目标,他要到远方村庄去弘扬佛法,去度众生。有这个菩提心的存在,路途再遥远,再艰辛,他也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这让我想到傅老师,他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受过很多的打击、排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但他打不倒,摧不垮,原因就在他有一个真正的目标:为了佛陀正法的弘扬,为了把佛法传播给每个人,让众生能得到解脱。所以外界的打击,他能挺得过来,在风浪中,他能迎风而上。就说傅老师所编的刊物,是那么精美,法义这么多,内容这么丰富,他仍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新,他的这种动力,就是他的菩提心啊!为了让众生能得到法的利益,才会有这颗弘法的心。

我现在是老师的学生,我跟老师学法应该抱着什么心态,应该有什么目标?老师每天的讲法都非常好,还每天带我们修定、诵经,我们每天都觉得过得很舒服,很自在,但是我们为什么学法,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把老师讲的法吃深吃透,在生活中去实践,这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继承老师的那种精神,把老师那颗炽燃的菩提心继承下来。作为出家人来说,应该承担起如来的家务,负起责任,才无愧于我们出家人的光荣称号。

从这个故事中我还想到善知识的重要性,有善知识的指导,才能稳速地走到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故事中的师父带着徒弟一起走,但是徒弟就觉得包袱很重,问师父路还有多远,是不是休息一下。师父告诉他:“路还很远,如果总是休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师父这种教育就是引导他,让他能提起觉悟,不要懒惰,所以他还是跟着师父走了,没有停下脚步,这是师的善巧。后来师父巧妙地让徒弟误以为有坏人在追,师父跑得快,徒弟也背着包拼命地跑(众笑),也忘了包的沉重,这也是师的另一种善巧方便。还有,徒弟跑得快的原因,我想他是怕挨打才跑得快。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无常大鬼天天跟在我们身后,随时都会要我们的命,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懈怠、放逸。如果真能提起正念,在修行的路上可能比那个小徒弟跑得还快,修行快就会成功。

这个小徒弟跟他师父走,他本身并不知道去哪个地方,目的是什么。师父去弘法,他因为有师父的带领,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如果师不在他身边的话,他没有正确的目标,因为自己的懒惰,可能走到半路就不去了,或者由于不认得路也达不到目的地,所以说师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师父在用种种方便摄受弟子。对于我们来说,在我们起烦恼或者出现种种错误的时候,师用各种的方法来教导我们,我们不要错解师的用意,不要因起烦恼法也不学了,背包回家了,这是不对的。要能真正理解师的本意是什么,你照着善知识所引导的方向去做,你就不会走错路了。

善知识的重要性:“稳速至家唯赖师”,这一句讲得很清楚。修行的路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没有师的指导,自己盲修瞎练是不可能成就的。能依止一个真正的善知识,照他所教导的方法去实践,一定会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标,能够真正的解脱,演讲完毕。

主持人: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人说“渐法低,顿法高”,你是怎么理解的?

释净藏:佛法都是平等的,法无高下,心有大小。渐法和顿法,不能说低或高,渐法是有层次的上去。例如上楼梯是从一楼、二楼、三楼,这么上去,达到的目标还是三楼。顿法呢?能一下子迈上这么高,他有能力很快就达到。目标都是一样的,看你自己的水平去选择。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谈谈人生之苦的体会,你对苦的认识。

释净藏:人生三苦八苦,但是世间的这些苦我没体会。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