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下一页

 慈心的力量
 ──《佛说慈心应作经》点滴

一、用慈悲面对恐惧

《佛说慈心应作经》简称《慈经》,这部经典在汉传藏经中没有收录,出现在巴利语系的“小部”经中。

《慈经》缘起是这样的:曾经有一群比丘,在佛陀的教导下来到一个森林中禅修。森林里的一些树神原先以为这些比丘只住短暂的几天,孰料这些比丘希望在森林中停留很久。由于这些出家比丘的到来,树神被迫离开此地,因为他们与比丘们生活的方式不一样。后来树神们想了一些办法恐吓这些比丘,比如说放一些烟雾和一些光。当然,比丘在未证得圣果以前,依然会有恐怖心和怖畏心,感到不安、焦虑。带着这样的心理,比丘们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汇报了这些情况。佛陀用慧眼观察,看有没有其它环境更适合比丘们禅修,可是没有发现这样的环境。于是佛陀对他们说,你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那个地方最适合你们。很多时候我们要理解,在哪儿最害怕,还是要在哪儿去面对。并且佛陀对那些比丘们说,我会给你们一个“武器”,而这个“武器”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慈经》的内容──用慈悲去面对恐惧,面对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一些人和事。

恐惧是来源于不了解,是担心被伤害,或者已经被伤害过而内心痛苦,不愿再次被伤害。佛教告诉我们,用爱去化解恨。这样的爱,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的人才会爱别人。

二、修慈心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慈经》的内容很长,我们在这里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勾勒。这部经是佛陀对出家比丘的教诫,它提出在修习慈心之前首先具备一些条件,如同我们说学佛要先具足暇满人身,否则很不容易。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要建立在道前基础上。如果缺少之前的熏修,我们再奢谈什么都很遥远。同样,修慈心也要具备一些心的能力。

要正直。也就是一个人光明正大,直来直去,不谄曲。

要有能力。有能力学习佛法,有能力管理自己。

要善良、柔顺、温和、谦虚、知足。知足是指生活不会被贪婪淹没。如果你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者你认为很多人需要你去做很多事,那你没办法修慈心,也没办法修学佛法。

还要去守护诸根,防止我们的六根随着六尘境界而转。

不要忆念你们的眷属,经常要忆念你们的正行。

此外,根据觉音尊者在《清净道论》中的所说,修慈心之前还要去除一些障碍。比如对神通的执着、对家庭的贪爱、对利益的追求、对仕途的努力、对亲戚家族所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身体不舒适,还有太爱读书的嗜好等等。阅读当然可以,但我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读书,变成“书虫”,不读书就不舒服。这些对修习慈心都有负面影响。

修行真不容易,为了修这样一个法,要在前面做这么多前行。的确,有的时候一个方法、技术看上去那么简单,可是用心之前需要很多准备。正如一个三岁的孩子,他试着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和人格圆满的人念出这一句佛号,效果截然不同。在同一个人身上,在非常清净的环境中念出的这样一句佛号,和遇到痛苦、烦恼的时候,为了转变甚至为了逃避而念出的一句佛号,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三、不要用嗔恨伤害自己

一个慈悲的人,内心里很少有嗔恨,能够向周围散发出慈心。一位当代的禅师说,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社会通病,就是“普遍缺乏慈心综合症”。什么意思呢?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慈爱心,不关心别人,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佛陀说:“我已经观察了所有的地方,发现没有一个人不爱他自己。爱自己的人不要伤害别人,首先不要伤害自己。”你在愤怒、嗔恨、恼怨的时候,你就伤害了你自己,让自己变得很丑陋、很不安、很焦虑,为你的未来投下了仇恨的种子。在佛法的因果法则里,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业缘给我们带来的感受。由此看来,慈心是在滚滚红尘中保护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做到没有一点嗔恨是不容易的,嗔恨的火焰经常不知不觉燃烧起来。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人真是的!我每次都谦让他,他却不依不饶!我要不是学佛,早就跟他不客气了。”这番话里,建立了一个概念──因为我学佛,所以我必须让着他,但是这样的让是有条件的。这是一种忍,却不是真正的忍辱。我们要仔细地观察自心,一点点地通过慈心的修学来化解嗔恨。

有人问一位禅师:“我怎么才能快乐一点?”禅师的回答让他感到很意外:“你的烦恼少一点,你的快乐就多一点。”

有人说自己的慈悲心总是生不起来,其实只要自己少一点嗔恨,慈悲就会增加,就像一座天平,一头轻的时候另一头就重。

当然,慈心不是想生起就能出现的,慈心的生起需要一个过程和一些条件,还有一些方法,而且还有些注意事项。(摘自《江苏佛教》2010.1 成峰)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慈心的力量
1 2 3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