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慈心的力量
 ──《佛说慈心应作经》点滴

六、修慈心的次第

我们修慈心,最初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首先避开那些不容易使我们生起慈心的对象。例如,这个人我很恨他,你非要让我去爱他,我只能假意说爱,就像戴上一个微笑的面具。所以对于敌人我们先不要急于修慈心,那样会无法胜任。而对非常爱的人,我们一开始也不要修慈心,因为会产生贪着。特别是对于你已经有执着的人,你再借着慈心的这个借口去爱,最后你会发觉,你不是爱他,而是需要他。也不要先对异性修慈心,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强,不知不觉中,慈心会被欲望代替。很可能觉得我在爱别人,其实是想“慈悲”一下自己,放纵并不是慈悲。对于一个已经死亡的人,我们也没有办法修习慈心。

我们可以这样来修习慈心──首先对自己,然后对自己一些可爱的人,比如我们的母亲或其他亲人。

有人说:“我没有亲人,我爸妈从来就不爱我,把我从小就抛弃了,我恨他们。”别人问他:“在人间,你没有觉得可以信赖的人吗?”这很重要,因为没有好的社会关系就没有健康的人生。他说:“没有。”别人又说:“那你想想看,周围有什么是你比较喜欢的。”他说:“有,是一只狗。”于是他们叫他先对狗来修慈心。

在这个世间有的人觉得人都不可靠,在西方国家,有的人把他一生积累的财富留给一只狗一只猫,却不给自己的亲属。不敢相信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关爱,害怕受到伤害。实际上,越是怕受伤害你就越发容易受伤,那是因为你的心量很狭小,很容易被碰伤。

佛陀的心为什么不会被伤害?佛陀的心就像虚空一样没有障碍,谁也伤害不了他。我用拳头向你挥舞,可以攻击你,让你感到痛苦和不安。可是我如果向空气这样挥舞拳头,我就变成唐吉诃德了。最好的保护自己方法,就是散发慈心。真正的慈心会让你感觉到:“我怎么这么有力量呢?怎么越来越成功?”

接下来,我们散发对大众的慈爱。当我们心力够的时候,再对我们抱怨过的人散发慈心。你会发觉慈心生起的时候,自我越来越小,对怨敌容易接纳和包容。我接纳和包容怨敌的时候,是接纳我自己那些烦恼,我们讨厌的人的那些特征,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我们希望那些东西不要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去观察它,不去打压它,因为我们打压它就是希望打压我们自己,折磨我们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们要平等地修慈,舍心是修慈最好的状态。我们建议世间的慈善家和行善者都来修平等的慈心,因为没有贪嗔痴的慈善是最大的慈善,是最究竟的慈善,它不会为自己的利益所驱动。在这样的慈善里,人们并不是为了获得名誉,也不会因为完不成什么设定的任务而嗔恨自己。

佛陀会不会说:“哎呀,我没能度尽众生!2500多年后,娑婆世界里还有一群人没解脱,他们依然需要每天做皈依共修、听佛学讲座。”他不会这样说,因为他的心平等。他做到他能做的,他不勉强我们,接下来的事由我们自己做。

有四句关于修慈的偈子:“愿一切众生没有怨恨与危险,愿他们没有心理的痛苦,愿他们没有身体的痛苦,愿他们快乐地照顾自己。”

修习慈心有十一种功德利益,从睡眠安稳乃至获得禅定之后可以升到天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修观禅,可以彻底解脱轮回。住在道场里,不发怒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个环境中都会经常生起善心。可是一旦离开这儿呢?“面上无嗔真供养,心内无嗔出妙香。”古德如是说。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他应当不轻犯任何极微小的过失,避免也许受到智者的谴责。接着,他应当在心中培养如下的心念: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全,愿他们的内心是满足的。不论那一类的众生,软弱或强壮;长、胖短、或中等:短、小或巨大。也不论是可见或不可见,在我们周围或离我们遥远,已出生或即将出生的众生,愿所有众生,无一例外地,和喜充满;让人彼此间没有相互欺骗,且不管身在何处,任何一个人都不轻视他人,即使生气或怨恨,也不想使他人受任何苦,如同母亲不顾自身生命地护念她唯一的孩子。

愿人们也能对众生散发这样无量的慈心,让一个人无量慈的心念充满十方,没有任何的障碍,所谓“此生中最高的境界”。(完)(摘自《江苏佛教》2010.1 成峰)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慈心的力量
1 2 3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