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慧灯无尽(29)
体恒法师著

4、拓宽胸怀

布施可以拓宽我们的胸怀,为什么呢?

如果有过布施经历的居士,可能就会有一种体验。什么体验?当你把一样东西真心实意地、不带任何条件地送给别人,送出之后,必然会有一种特别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从哪里来呢?就是从扩宽的胸怀中来。你布施了,就把执著从内心深处释放走了。就像房间,清理出去一点东西空间就多一些。布施一次,放出来一部分执著,心里的空间就会多一点,你就感觉自在一点,自在就能快乐。心胸宽广了,执著减少了,所以才有了快乐。

布施的功德是巨大的,以上从四个方面做了归纳。

5、布施功德事例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几个布施得大福报、大功德的例子。

春秋末年,越国的宰相范蠡非常聪明,有头脑,胸怀也很宽广,他帮助越王勾践振兴了国家,却视权贵如粪土,然后“乘桴浮于海”,坐着小船到今天的太湖那里去经商了。这个人做宰相的时候成就大事,做商人同样也很成功。那时候商人少,而且地域的割据使物资的流通很不方便,丰收年份人们粮食用不完只能扔掉,灾荒年份没有东西吃又会饿死人。范蠡看到了这个现象,就把这个地方没有的东西从那个地方运过来,把这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没有的东西运过去,互相交换;丰收的年份就向民众收购粮食,灾荒的时候再对民众卖出。透过这种方式,不到几年的光景,积累亿万家财,富可敌国。他富裕之后,没有像别的有钱人那样购田地、建城堡,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周围的民众遇到灾害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布施。

有一年天下大旱,几乎颗粒无收,除了保留自己的生活必需,范蠡把自己全部财产都拿出来布施给国人。亿万家产,一日荡尽。

大家说,如果没有“视金钱如粪土”的豁达精神,没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能做得出这样的壮举吗?很难呀!可是他不但做到了,而且无怨无悔。

谁知道这次散财之后不到几年光景,他再次积累起万贯家产,速度之快,现代人炒股票恐怕都比不了。但是,范蠡的善举没有因此止步,当灾害出现的时候,他再次把全部家产布施了。这样的布施一连三次。范蠡死后,被人誉为“陶朱公”,陶朱公就是现在大家经常礼拜的财神。他成神了!范蠡怎么成神的?他的善举让很多人敬仰,为了表示对他人格的仰慕,后代做生意的人就把他的像贴挂起来,以他为榜样。可是,随着时代的推移,慢慢地大家不知道陶朱公是谁了,只晓得他是财神了。到他这里来也不是为学布施,而是想从他这里求发财了。看到那么多人跪拜自己,陶朱公天上有知,不知道该怎么寒心呢!

能发心布施的人很多,可是三次散尽家财,而且是拿价值亿万的家财用来布施的,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范蠡一个。为什么范蠡那样容易“财源广进”呢?不外乎两点原因:一是大胸怀带来了大气魄,事情特别容易成就;二是布施结下大量善缘,做什么事都有人帮助,事半功倍。

上面是古代的例子,再举个现代的。香港的富商李嘉诚先生,在香港起家创业的时候是大街上卖领带的,可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能挣钱,敢舍钱。不把钱当回事,挣了钱就帮助别人,于是很快建立了一个牢固的人际圈子。这个圈子里的人不断为他提供前进的机会,他的资本积累得越来越多,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成了今日的华人首富。

时至今日,他依然乐善不止。大家若去过南方就可能会注意到,在李嘉诚的故乡广东,很多寺院都有他的捐款,动辄就是三五百万或上千万。他不但为佛教捐款,对其它的社会慈善事业也很舍得投入,汕头大学完全是他一个人出资花了几个亿建起来的。佛经说舍一得万报。正是由于他的乐善好施,所以财富飞速增长。现在,不但他自己饶财大富,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毛毛虫变蝴蝶”,眨眼之间身价数以亿计。据不久前报道,李嘉诚宣布,将来还要把资产的三分之一捐献给慈善事业。这又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手笔。

看一个人的成就,不要只看当前的荣耀,更多的是看他为什么能够成就,而特别关注的就应该是心量的问题。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