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频陀尊者的标志是拿在手里的经书。经书的意思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旨意传播他的教法,以各种方法矢志不移地帮助别人,对别人要有慈悲之心,帮助别人的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他们讲说佛法。当讲述“三藏”时,经书所代表的就是苏频陀尊者对此的权威阐述。
据说每个看见或者触摸到经书的人都将获得尊者的佑助,帮助他获得艺术和各门学科方面的知识;给予他克服人间苦难的见识和勇气;并能使之成为一名教法的向导;成为具有高深智慧的天才;成为佛的心腹弟子。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苏频陀尊者处获得其它的恩惠。
苏频陀尊者的生平
古印度洛玛巾地方有一户叫甲盖吉阿恰巾的人家邀请释迦牟尼佛前去讲法。佛陀讲法之后使很多人皈依了佛门。洛玛巾地方还有一富户,他和一位与自己种姓相同的女子结婚,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佛陀赴请后不久,富户的妻子怀孕了,足月后生上一个儿子。可是刚生下的婴儿全身疮疤,从疮疤口上流出很多的脓血,散发出一种恶臭。见此情景,夫妇俩非常害怕。富户利用自己的身份和钱财,请了很多的医生和术士,想方设法为儿子治病,并请人精心护理病儿。为了治病,富户不惜破费钱财,但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婴儿的病根是他上世所造的恶业。
这个孩子的身体总是用布包严,以便不让外人看到他身上的疮疤,因而起名叫“苏频陀”(意思是“隐形”)。
有一天,苏频陀的一些朋友来访,这些朋友和苏频陀年纪相仿,经常到室罗伐悉底城。他们对苏频陀的父亲说,室罗伐悉底地方有很多的名医和珍贵的药材,如果把苏频陀送到那里,就有可能治好他的病。苏频陀的父亲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了一些年轻人带上充足的吃用盘缠和仆从与苏频陀一道前往室罗伐悉底。到了室罗伐悉底之后,虽然有种种的便利条件,做了尽可能做的努力,还是未能治好苏频陀的病。因为这病是前世恶业的报应。
此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苏频陀来到了祇陀林,在那儿看见至善至美的完人释迦牟尼佛。他心中很是惊奇,就给佛陀行鞠躬礼表示敬意。释迦牟尼佛立即知道了苏频陀身心两方面的痛苦,就针对他的情况为苏频陀讲法。讲法之后,苏频陀即刻透悟了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短暂,出家成了僧人。以后他及时地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苏频陀的朋友们也聆听了佛法,获得了透晓一切知识的成就。弃绝尘缘,出家成了僧人。
一次,佛陀的比丘弟子询问佛陀有关苏频陀尊者的事情,询问遭受了如此绵延不断的痛苦,而且浑身恶臭,无法见人的苏频陀,为何获得了如上的智慧,出家成了僧人,并无可置疑地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弟子想知道是上世的什么业力使苏频获得了如此的恩惠。
释迦牟尼佛解说道:
“无论苏频陀在上世积累了什么样的业力,在今世都一定要得到报应,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他自己种下的业果的报应。无生命的四大元素(土、水、火、风)不能使这些业果成熟,只有那些具有形体和心智,形成‘五蕴’的众生有情才能使业果瓜熟蒂落。让我们来看苏频陀过去某一世的情形,便会对业力之法有更深的理解。
当苏频陀某一世在波罗奈斯当商人时,与另一位商人互有仇恨。苏频陀给当地国王送了很多礼物,赢得了国王的宠幸。他在国王面前说那位商人犯有罪行,请求国王允许他对其予以严惩,国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苏频陀派人去叫那位商人,当对方赶来,却遭到了一顿鞭笞,商人被鞭笞的伤口流出了鲜血,苏频陀还指使人把毒药粉末揉到对方流血的伤口处,让他遭受更大的痛苦。商人全身溃烂,流出了脓水。商人的朋友知道了这个悲惨的消息,都赶来安慰他,照顾看护他。
那位被打的商人后来弃绝尘缘,出家成了一名僧人。他没有上师的指引,独自修习,成了一名独觉佛。
此后,这位独觉佛考虑到以前鞭笞他的商人苏频陀因为恶行将导致恶业,决定到他那里去,希望对方能够悔改过错,忏悔补过。为了帮助苏频陀,独觉佛决定出现在他面前。于是,独觉佛在空中飞行并展示了诸多的奇迹。苏频陀商人和普通众生一样,见此情景内心充满了敬畏之情,从而心生信仰。他跪倒在独觉佛面前,忏悔了他过去对独觉佛的冒犯所造成的恶业,祈请得到佛的宽恕。然后,苏频陀商人向独觉佛贡献了食品、饮料、衣物等等作为供品,并且进行了诚心悔罪的祈祷。上世那位有恶业的苏频陀商人就是今世的苏频陀尊者。因为他用鞭子打别人造下恶业,所以苏频陀自商人之后的五百次转生中都无一例外地毙于鞭笞之下。即使到了这一世,因为所造的恶业,还是遭受了皮肉之苦。
后来,当护光佛在世期间,苏频陀和他的朋友们皈依了佛门。由于他恪守戒律,所以在今世获得了阿果汉果位。
注意!业力的报应之法是牢固而无情的。”
释迦牟尼佛最后这样说。
从苏频陀尊者的经历我们可以知道业力报应法则的无情;还可以发现无论从永久或短暂两方面来看,佛陀的教法都是完美无缺的。
苏频陀尊者的居地
苏频陀尊者据说是住在比呼拉一个叫住生狮洞的岩窟内。另一份文献说尊者的居地是日沃帕吉阿丹山。这可能是比呼拉山的另一种叫法;或者是尊者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
根据释迦牟尼佛的旨意,苏频陀尊者没有离开人世间,和一千四百名阿罗汉伴从一起住在比呼拉山,护持和传播佛陀的教法。(完)(诺尔西绕著
谢继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