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关于初地的修法,小君老师讲的都是很核心的内容,从六波罗蜜的角度来讲,初地是布施波罗蜜的圆满。初地菩萨叫极喜地,这种欢喜心,根本不是我们普通人想像出来的那种欢喜,经书上讲连阿罗汉的欢喜都比不上初地菩萨布施的欢喜。
要达到布施的圆满,关键要看布施的时候你是怎么样一个心态。假如认为这个东西是我的,是我拿了这个东西给你,这是着相布施,这就没有放下我、我的东西,也没有放下你,这种布施就不圆满,不能产生殊胜的果报。从圆满的角度来讲,一个人要达到全部放下,他的意识中要没有我跟你的区别,也不认为这是我给你的东西,一切都是非常自然,这种布施就好像是出于本能的行动,而且对什么人都平等对待——这个平等是非常重要的,是成就的因。对一切众生都要平等,而且对佛要非常地欢喜,最最重要的就是布施中的心态。
这是我的补充。
营员5:两位老师讲到欢喜心,我们经常讲到三种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用佛教的话可能就是布施吧。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成长快乐。成长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特别是做企业,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我觉得是在把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出来,使他长期留住。人的生理是不可能永远成长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衰退,但是一个人可以因为做某一件事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那就是成长快乐。始终让企业处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蛮现实的:
如何做到将佛法理论和谐地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
营员6:我觉得佛学是很广大很高深的,应该让每个人在生活中多了解一些佛理,知道一个理,就做到一个理,因为大的佛理毕竟是由许多小小的道理组成的。像昨天付老师讲了平常心,我知道平常心是怎么一回事情,我就要用这个平常心去对待我周围的所有的人,不管是同事下属,上级领导,还有我旁边熟悉的或陌生的人。我在文殊院里就能深切感受到这一点,在这里哪怕是陌生人之间,也是关心爱护平等对待的。
还有一个就是慈悲心,讲慈悲心的话就要尽力地去关心周围的人。比如说不杀生,我一进来的时候,蚊子就来叮我,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打了。集合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这里是佛门,是不可以杀生的,大家可以赶走它。我就这么做了。回去以后我不可能吃素,老师也讲:你可以吃荤,但是你不要去杀它,不要叫它因你而死。我知道一点,就做一点,尽我们的能力去做。我双盘不行就单盘,单盘不行就散盘,只要盘起来就是好,先做到尽力这一步,然后每天这样努力去做。就算我们没有入佛门,但是我们离开世界那一刻,也是欢喜的。这是我的感受。
主持人:非常精彩。我们请徐总来给我们分享。
徐总:在听课中我感到一点,佛所以快乐可能是他长时间做到忘我。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真正地忘我的时候,就会得到很大的快乐,这一点我的体验比较深。我当年从内地去到新疆办公司,一个人都不认识。当公司办得有些起色的时候,我反问自己,凭我一个人能做到今天这种成就吗?尤其是看到员工在进来的时候,一个个都生活非常清贫。当企业有一些起色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想到了,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返还给员工。我做了个决定把公司分配给员工,我只剩下百分之十的股份。当我离开企业时,所有员工都到机场送我,我在飞机起飞的时候流下来眼泪,那是一种看到所有人对我好,觉得特别特别快乐的那种感动,所以在新疆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最快乐。当我投入到工作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自己,我觉得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当我回到家,我就要求老婆为我做很多事情。我说:我在外面付出了那么多,回来你应该为我付出。在家庭里面我没能做到忘我,所以我在家庭里得不到快乐。家里的事情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后来我就反思这些问题,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事情,慢慢地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
我刚创业时,还没有像现在有钱,穿衣服都要穿1万多元的,没有那种我不穿的,现在我从来都没有穿过超过一百元的衣服,反而比以前还要快乐一些。我做事有一个标准,如果令我不快乐的事情,哪怕赚钱我也不去做;如果只令我快乐,对别人不快乐的事,我也不会做,因为我知道这个快乐不会长久;我就做让大家都能产生快乐的事,那才会持久。这是这么多年生活给我的启示。
所以我的理解,佛之所以能快乐,因为他可以长时间做到忘我,而我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到忘我,这是我的一些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