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许多佛经都从这些话开始,因此给孤独这位大优婆塞的名字,对阅读佛教典籍者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他名字的意思是“施给孤独无助者”,是对舍卫城须达长者的尊称。
他是谁?他如何遇见佛陀?他和佛法的关系为何?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传统经典中和他有关的记载中找到答案。
初次遇见佛陀
给孤独长者初次遇见佛陀,是在大师觉悟后第三次雨安居过后不久。在这段早期弘法期间,佛陀尚未制定有关住处的规定。比丘们各自住在任何他们想住的地方——林中、树下、突出的岩石下、山谷、洞穴、墓地或空旷处。
有一天,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一位富商,成为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看到比丘们的生活方式①,他建议他们去问世尊,是否允许比丘接受一个永久住处。当佛陀许可时,富商立即为比丘们盖了至少六十间房舍,并解释他是为了累积功德。那第一座佛教精舍的建成,为佛法奠定了基础,因为如今僧团终于有个训练中心了。
这位商人有个内兄须达,一般都称他为“给孤独”,他是舍卫城最富有的商人。有一次,他去邻国摩揭陀国经商旅行,来到王舍城,他一如往常地先去找与自己友谊深厚的内弟。当他进入房中时,惊讶地发现这家主人几乎没注意到他,内弟与其家人一向都热烈欢迎与关照他,但他看见他们都很忙碌,积极筹备各项事务。他问那全神贯注的内弟这是怎么一回事:“婚礼祭祀?或有国王来访?”但这位内弟解释:“我邀请佛陀与僧众明天来此用餐。”
给孤独很感兴趣:“你是说‘佛陀’?”
“没错,”这位内弟回答:“明天佛陀要来。”给孤独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又问了第二次与第三次:“你是说‘佛陀’?”然后他长叹一口气,说:“‘佛陀’这几个字的声音在世间确实难闻,真的能看见他吗?”他的内弟回答:“今天并不适合,但你可以明天一早去。”
那晚,当给孤独躺下睡觉时,他的思想与情绪激动澎湃。他如此渴望明天的见面,因此晚上接连醒来三次,以为天已经亮了。最后,在黎明之前他便起身出城,朝寺院走去。在黑暗中,恐惧袭来,疑惑与不安扰乱他的心,他的一切世俗直觉都告诉他回头。但一个无形的夜叉②尸婆迦劝他继续往前:
十万头象,十万匹马,十万骡车,十万少女,
宝饰庄严——不及一步向前十六分一。
“前进,长者!前进,长者!前进对你较好,莫再回头。”因此给孤独便坚定地向前走。不久之后,他看见雾中一个人正安静地来回行走。给孤独停下脚步,然后这个人以难以形容的悦耳声音叫他:“来,须达!”
给孤独惊讶于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没有人会直呼其名。大家都只知道他叫给孤独,此外,佛陀并不认识他,而他又是无预期地来访。因此他很确定,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佛陀。被这次奇特的相遇所感动,他拜倒在世尊脚下,以结巴的声音问他:“世尊睡得好吗?”佛陀对于他这个传统问候的回答,使给孤独得以一窥他的真实境界:
彼实常安眠,梵志已止息,
不贪著欲乐,寂灭无所求。
断除诸执著,心中无挂碍, 佛陀实安眠,已达心安稳。
开启清净法眼
然后世尊一步步带领给孤独,对他说布施、持戒与升天;说欲乐的危险、虚幻与败坏的本质;以及说出离的利益。当他看见给孤独的心意已准备好——达到柔软、无碍、提升与安详时,他向他解释诸佛的不共法:苦、集、灭、道的四圣谛。给孤独因此开启清净法眼③:“凡有生,必有灭。”他已了解“法”的实相,克服疑惑,得到不坏净信④,于佛陀教化可以自立,证得入流道与入流果。
于是他邀请世尊隔天到他内弟家用餐,佛陀答应了。餐后,给孤独问佛陀,他是否可以在家乡舍卫国为僧团建造一所寺院。佛陀回答:“诸佛皆喜好静处。”
“我了解,大师!我了解。”给孤独因为他的提议被接受而狂喜。
①那时佛陀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尚未为诸比丘制立坐卧处。比丘们于是住在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冢间、山林、露地等处。后王舍城有长者见到比丘晨从阿兰若……出外乞食,威仪具足,心因而明净,所以向佛陀请求准予建造精舍。佛陀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许五种房舍:精舍、平盖屋、殿楼、楼房、地窟也。”长者便于一日令建六十座精舍。
②夜叉:半人半神的鬼类。
③法眼:是指“有关法(缘起道理)的智慧之眼”,开启法眼即能充分理解四谛或缘起法,而证悟得初果(须陀洹)。
④不坏净信:指作为入流者的四项必要条件,即“四不坏净”——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戒不坏净。也就是正确地认识并信仰佛、法、僧三宝,无条件地皈依,并完全、确实地具备圣者所受的戒。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