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1 2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下一页
【传记】

就如佛陀在比丘僧团中,任命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位上首弟子般,他也任命两位女性为比丘尼僧团的第一弟子,她们分别是“神通第一”的莲华色比丘尼,与“智慧第一”的谶摩比丘尼。佛陀举出这两人为所有比丘尼效法的榜样与模范,其他比丘尼可以此为标准来评估自己。

了解生命无常而证得阿罗汉果

“谶摩”的巴利语原意为“安稳”,是“涅”的同义词。谶摩比丘尼属于摩揭陀国的王族,看起来非常白皙漂亮,她一达到适婚年龄,便成为频婆娑罗王的嫔妃之一。频婆娑罗王是入流者,也是佛陀的大施主,他将自己的竹园捐给僧伽,且非常关心与照顾比丘们。

不过,虽然谶摩经常从国王口中听到佛陀的事,她却拒绝去见他,担心他会批评她的美色,并对她说欲乐的虚幻,她对这些非常执著。然而,国王想到一个诱使她闻法的方法。他雇了一群歌手,向她歌颂竹林精舍的和谐、平静与庄严,由于谶摩很喜欢自然之美,因此决定去拜访那里。

她以丝绸与檀香盛装打扮,缓缓地走向佛陀正在说法的讲堂。佛陀能读出她的心思,便以神通力变现出一个美丽的少女,站在他身边为他摇扇。谶摩被这美女所吸引,心想:“我从未看过这么美的女人,我自己根本远不如她,别人都说乔达摩沙门贬抑美色,他们一定是误解他了。”

佛陀接着便让这个变现的美女从年轻变到中年,然后再到老年,有着残缺的牙齿、灰白的头发与发皱的皮肤,最后倒在地上一命呜呼。这时,她才了解外在美丽的虚幻与生命的无常。她心想:“这个身体竟然会像那样毁坏?那么我的身体一定也会步上这样的命运。”

佛陀读出她的心,并说:

谶摩!瞧此堆元素,生病、不净与腐烂,
  四处流淌与渗出,唯有愚者才贪爱。

听到偈颂的结尾时,谶摩便安住在入流果上。但佛陀继续教导她,并以另一个偈颂结束他的开示:

彼等欲奴随波流,如蛛滑行自网中。
  若能断此则智者,平等行向所舍乐。

谶摩当下彻底觉悟,虽然身上仍穿着皇室华服,却已达到阿罗汉果与四无碍解智。之后,得到丈夫的同意,她加入了比丘尼僧团。

喜好真理,广植福田

普通人听到谶摩的故事,只看到当下发生的奇迹,然而佛陀却能看得更远,知道这女人究竟解脱绝非偶然或好运。这种成就,几乎就如闪电一样,只有在一个人智慧的种子经过长期培育已臻成熟、且戒行圆满才可能发生。

在过去世中,谶摩已经在许多佛陀座下广植福田。由于她生性喜好最高真理,因此总是生在有佛——真理持有者——住世的地方。据说她在十万劫前就已为了供养莲华上佛,而卖掉美丽的头发。在九十一劫前的毗婆尸佛时,她曾是比丘尼与法师。此外,据经典描述,在乔达摩佛之前的贤劫三佛教化时期,她曾经是个在家弟子,经由为僧伽造寺获得快乐。

努力接近智慧的源头

在佛陀住世期间,当多数众生还在天堂与地狱流转时,谶摩总是努力接近智慧的源头。当无佛出世时,她会转生到有辟支佛或邻近菩萨(未来的乔达摩佛)的地方。在一次转世中,她是菩萨的妻子,菩萨总是如此劝诫他的家人:

视己财力行布施,遵守布萨持净戒,安住死亡之正念

似吾等众生之例,死亡确定生不定,诸法终有坏灭时,日夜均应有正知

有一天,谶摩此世的独子突然被毒蛇咬死,但她却能保持平常心:

未请他自来,未令速离去;
  来去皆一样,悲哀因何起?
  亲友之叹息,难及死者灰:
  为何吾感伤?彼走必行路。
  禁食或哭泣,于我有何益?
  徒令吾亲友,平添愁与苦。
  亲友之叹息,难及死者灰:
  为何吾感伤?彼走必行路。

译注:①四无碍解智:(一)义无碍解智,洞见教法的意义,了知其内涵与脉络,能从事物的由“因”而推到“果”。(二)法无碍解智,了知教法在佛法架构里的关连,以及从事物的“果”溯及“因”。(三)词无碍解智,能理解教法的语言、文法与词形变化。(四)辩无碍解智,是率前三种智去阐释教法,以唤醒他人觉悟的能力。

②正念:“念”是将心稳定地系在所缘的对象上,清楚、专注地觉察实际发生于身上、身内的事,不忘却也不让它消失。正念是八正道的第七支,有正念才能产生正定。它也是七觉支的第一支,为培育其他六支的基础。它也是五根、五力之一,有督导其他四根、四力平衡发展的作用。

③正知:即于当下清楚觉知,通常与正念同时生起。正知共有四种:(一)有益正知:了知行动是否有益的智慧;(二)适宜正知:了知行动是否有适宜的智慧;(三)行处正知:了知心是否不断在专注于修止、观业处的智慧;(四)不痴正知:如实了知身心无常、苦、无我本质的智慧。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