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1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传记】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难陀出生时,深受父母——佛陀的父亲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或译为“大爱道”,是佛陀的姨母)的钟爱。她名字的意思是欢喜、满足、高兴,是其父母为婴儿降世感到特别欢喜而取。

在意自己美貌而未精进修行

难陀非常有教养、典雅与美丽,为了区别和她同名者,她后来被称为鲁帕难陀,或有时孙陀利难陀,意思都是“美丽的难陀”。

她家庭——释迦王族——成员,在族中有人成为正觉佛陀之不可思议事实的影响下,陆续出家。当中有她的兄长难陀、堂兄与母亲 ,以及其他许多释迦族妇女。因此难陀决定追随他们的脚步,她不是因为信仰佛与法,而是出于亲情才这么做,她想和他们一样。

我们不难想象这位典雅的佛陀异母妹妹,是多么受人爱戴与尊敬,人们看到这位可爱的王家女有多么感动,她和世尊如此亲近,如今就以比丘尼的装扮走在他们之间。但其实这对比丘尼的生活并不好,难陀太在意她的美貌与讨人欢喜,那都是她前世善业的果报。

如今这些善果反而对她很危险,因为她忘了精进与净心以增进它们。她感觉自己和人们的期待之间有落差,她远远落在许多贵族男女出家所达目标之后。当然世尊会责备她,有段很长的时间,她不是去改正自己的行为,而是尽量避开他。

佛陀以神通力善巧度化

有一天,佛陀要求所有比丘尼一一来见他,接受指导。然而难陀并不遵从,等到大师特别传唤她,她才出现,举止之间显得羞愧与不安。佛陀针对她一切正面的特质对她开示,因此她愿意聆听,并欢喜接受他的话。虽然世尊知道这些谈话令她振奋,使她喜悦并准备好要接受他的教法,但他并未像往常在其他这样的场合般,立即向她解释四圣谛。他知道她还不够成熟,无法领悟四圣谛,因此他藉由一个善巧方便加速她的成熟。

因为难陀如此着迷于自己的美貌,佛陀便以神通力变现出一个更美的女人,然后在她眼前以明显而惊人的速度衰老。因此,难陀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看见别人可能几十年才注意到的变化——人们经常因为亲近与习惯,而忽略青春与美丽的消逝,老之到来,以及死之将至。这个场景令难陀深受震撼,彻底动摇了她。

修习无常观与不净观而证果

在给她上过这堂无常的图画课之后,佛陀接着才向她解释法义,以这样的方式她完全洞见四圣谛,达到入流果,七世之内便得以解脱。佛陀给她的禅修主题是无常观与不净观。她持续修了很久,“日夜无歇”,就像她在自己的偈颂中所说:

难陀观察此身躯,生病、污秽与恶臭,
  修习不净之禅观,制心一处得安止:
  “此如是,故彼如是,彼如是,故此如是,
  腐败故呼出恶臭,愚者才爱好此事。”
  如实观察彼如是,日夜无歇勤修习,
  以己智慧吾正观,于是乃得亲眼见。
  吾更住于正念中,以善巧念解析它,
  吾如实洞见此身,内外二者皆如是。
  于是吾于身无染,内在贪著已灭除。
  心中精进与离欲,完全止息安稳住。

由于难陀过去着迷于外在美貌,因此有必要以不净禅观加以对治,之后她才可能以平等心看待两端。在克服身体的贪著之后,难陀接触到“不死”的真美,于是再也没有任何事能干扰她心中的平静。

“禅定第一”比丘尼

后来难陀称赞他的异母妹妹为比丘尼中“禅定第一”者。这显示她不只遵从“观”的解析方式,且也有禅定的安止体验。享受过这个禅悦之后,她不再需要任何低下的享受,且很快就找到不灭的寂灭之乐。

虽然她是因为贪爱亲属而出家,但最终还是成为完全解脱者,成为她所尊敬大师的真实法子。

译注:①修习不净观,是藉由思惟身体各器官与组织,或观想一具腐坏的尸体。(译按:思惟身体各器官,是将身体分成三十二部分作为禅修的主题,例如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等。修持时以厌恶作意正念于身体各部分的不净,是止业处;若以地、水、火、风四界观照,是观业处。修习此法,能去除对五蕴的执著而获得解脱。观想腐坏的尸体,是观察死尸腐烂的十种不同阶段,例如肿胀、青瘀、脓烂、断坏、食残、散乱、斩斫离散、血涂、虫聚、骸骨等十相,此修习法即是对治对身体的贪欲。

②“不死”是指印度修行人所追求的永恒生命,在佛教而言,即是指止息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的“涅槃”。

③观:音译为“毗婆奢那”,意思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照见”。“观”是直接照见一切现象都是无常、苦、无我的,从而获得觉悟。

④安止:即心完全专一的状态,又称为“禅那”,包括四色界禅与四无色界禅。((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