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佛陀的第一施主:给孤独长者 

何慕斯·海克/撰

一切生起的事物皆无常

一天早晨,给孤独想去拜访佛陀,但因为时间还早,便去一些游方沙门的道场。由于他们知道他是佛陀的弟子,便问他乔达摩沙门所持见解为何,他回答不知道世尊所有的见解;当问他僧伽所持见解为何时,他再次回答不知道他们所有的见解。

因此,他们问他自己的见解为何?他回答:“诸位尊者!我不难解释自己的见解,但我想请诸位尊者先说出你们的见解。在此之后,我将不难解释我所持的见解。”

沙门们解释他们的世界观。有人认为它是永恒的,有人则认为并非永恒的;有人认为它是有限的,有人则认为是无限的;有人相信身与命是一体的,有人则相信它们是不同的;有人相信佛陀死后仍然存在,有人说他们不复存在。

然后给孤独说:“你们所持的这些见解,不外乎两种来源,若非来自于自己不智的想像,就是来自于别人的话语。两种情况的见解都是依缘而生起,然而缘起的事物是无常的,而无常事物的本质终归于苦。因此,持有这些见解者都执著于苦,受制于苦。”

于是这些沙门想知道给孤独所持的见解为何。他回答:“一切生起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无常的本质是苦;但苦并不属于我,它是无我,亦无我所。”

他们反驳说,给孤独也执著于他刚才表达的见解。“并非如此,”他回答,“因为我如实觉知这些事物,此外,我知道心无所著,方为实相”──换言之,他只将这些见解视为方法,在适当的时候也会抛开它。因此这些沙门哑口无言,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给孤独平静地去找世尊,向他报告这段对话,得到佛陀的赞许:“长者!你是对的,你应该更常引导那些迷者趋入实相,以光大正法。”然后大师愉快地说了一段开示鼓励他。给孤独离开之后,世尊对僧众说,即使在僧团中生活了一百年的比丘,对那些沙门的回答也无法比给孤独长者所作的更好。

殊胜法药,治愈疾病

最后,可以说说另外两件事:给孤独病了,想请比丘去看他,以便得到慰藉。因为给孤独是僧团的大施主,他的请求很快便得到回应。第一次,阿难尊者来看他,第二次则是舍利弗。

阿难说,没有修行的心,因为缺乏四法而害怕死亡与来世:他不信佛、法与僧,且不持圣戒。但给孤独回答,他并不怕死;他对佛、法、僧具有不坏净信,他不曾违犯任何在家戒。于是阿难称赞他,说他刚才已自行记说入流果。

当舍利弗尊者来探问时,他告诉给孤独,他不像临近地狱的未修行凡夫,他对三宝具有净信,且成就圣戒。如果他现在深切专注于对佛、法、僧、戒的净信,则经由这个禅法,他的疾病就可能会消失。不像那些未修行者,他不具有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与邪解脱。如果他思惟这个事实,身为入流者,拥有十圣法,往正解脱的方向前进,则经由这个禅法,疾病就可能会消失。

透过这个禅观的力量,给孤独回想起他成为圣弟子的大福,藉由这个殊胜法药的力量,疾病很快就消失了。他起身,和舍利弗尊者分享为他所准备的食物,并继续和他进一步讨论。最后舍利弗教他三首易持的偈颂:

于如来具信,不坏与安住,

持净戒善行,亲近诸贤圣。

深信着僧伽,与正直见解,

此人不贫乏,生命不虚过。

因此具智者,忆念佛教法,

坚持信与戒,与佛法正见。

以上简单介绍了佛陀对给孤独的十八次开示。其中十四次是世尊未问自说;一次是当给孤独提出问题时所说;另一次他报告他如何教导他人;还有两次是由阿难与舍利弗来指导他。这十八次开示显示出佛陀如何对在家众阐明教法,并鼓励他们喜悦精进。

译注:

①十圣法:此十法能生圣者,又为圣者所依,故称“圣处”。即:(一)断五法:指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二)成六法:指成六妙行。(三)守一法:指系念而观身之无常、苦等。(四)依四法:指依四圣种,尽形乞食乃至有病仅服陈弃药。(五)舍伪谛:指能达实相,断一切见,证得初果。(六)舍诸求:指舍弃欲求(求欲界法)、有求(求上二界)、梵行求(求学道),得无学果。(七)不浊思惟:指灭欲界中修道之烦恼,得前之三果。(八)离身行:指除欲界之结,获得四禅。(九)善得心解脱:指得尽智。(十)善得慧解脱:指得无生智。(一)、(二)圣处,是从阿那含得阿罗汉;(三)、(四)、(五)、(六)圣处,是从外凡夫次第增进得阿罗汉;(七)、(八)、(九)、(十)圣处,是从须陀洹果终得阿罗汉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