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善辩行者:
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1 2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上一页           
【传记】

舍利弗带跋陀见佛陀,闻法证果

《长老尼偈注》在注解这些偈颂时,试图将这些偈颂与古老的注释传统作调和。根据这个版本,在跋陀向舍利弗认输之后,她礼敬他,他则带她去见佛陀。然后大师道她的智慧已经成熟,便对她说了一个《法句经》的偈颂:

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获得平静的偈颂,

好过千首无意义且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颂。

听到这首偈颂的结语,她就达到阿罗汉果与四无碍智。于是请求出家,佛陀同意,遂将她送往比丘尼僧团,她在那里接受正式剃度。

看见不净,闻法求出家

《譬喻经》对于跋陀的觉悟,又提供了另一个观点。在跋陀出家成为耆那教的女尼之后,她学习该派的哲学系统。有一天,当她独自静坐思惟教理时,一条狗接近她,口中衔着一只残缺不全的人手,并把它放在她面前。当跋陀看见这个场景,并注意到那只手有虫在蠕动时,心灵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在激动的状态中,她问有谁可以对她解释此事的意义。最后她找到佛教僧侣,并被带去见世尊:

之后彼教吾佛法,有闻蕴、处、界之义
  大师并说不净观、无常、苦与无我观,
  从彼听闻此法义,吾得清净之法眼。
  当吾了解真实法,便求出家与受戒。
  大师于是对吾说:“善来,跋陀!”之话语。
  既得出家受戒已,吾观小溪之流水。
  经由洗足之水流,吾知生灭之过程。
  然后思惟一切行,皆同如是法尔义。
  当下吾心便解脱,漏尽无余得苦灭。
  如来于是称我为,速疾神通第一者。

最后两句提到佛陀称跋陀为“速疾神通第一”比丘尼。这个特质和比丘婆醯相当,他在佛陀告诉他:“见惟所见,闻惟所闻,感惟所感,知惟所知。”时,立即证得阿罗汉果。两人证悟最高实相如此迅速与透彻,在一瞬间就从凡夫位升到阿罗汉果位。

游化北印度,宣说佛法

跋陀的后半生都在北印度诸国游化,宣说佛法,并指导他人亲证她所达到的解脱目标:

漏尽解脱五十年,游化鸯伽、摩揭陀。
  于下诸地行乞食:跋耆、迦尸、拘萨罗。
  彼施主乃真智者,布施跋陀一衣袍,
  已植广大之福田,因她乃是离系者。

译注:①五蕴、十二处与十八界之定义,五蕴是组成身心的色、受、想、行、识等蕴。十二处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处”就是生长的地方,十二处前六者是认识的机构,后六者是认识的对象。十八界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界”就是保持自己,十八界就是十八种各有界域的界别,以三个为一组,依根、缘境、发识三和合,由认识关系而成立。

②婆醯即是比丘中“速疾神通第一”者。(完)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