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四年后,玄奘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派他为寺内僧众开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当时,寺内有一位号称辩论第一的僧人叫师子光,当场与玄奘论辩,竟被玄奘说得不能酬答,以致无颜再留在那烂陀寺内。师子光找到他的同学师子月,又来与玄奘辩论。但师子月与玄奘一照面,就被玄奘的圣僧气势所慑,竟始终开不得口,只能默默离去。
这时,又有一个婆罗门外道来到那烂陀寺挑战,书论点40条悬于寺门,声称有人能驳倒他情愿输脑袋相谢。这是印度宗教辩论的古老习俗,一旦输了就要搭上性命。战书挂在那烂陀寺门口,一连几天,无人敢出去应战。玄奘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欲以自己的性命来捍卫那烂陀的尊严和佛教的尊严。
他命人将婆罗门唤入,请戒贤大师等人为证人,与婆罗门展开了论战,将对方的40条论点逐一批驳,婆罗门最后竟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地要求割下自己的脑袋。玄奘说:“和尚不杀人,你就做我的佣人吧。”围观的印度人看到这位中国和尚能讲一口流利的梵语,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传颂,说玄奘是罗汉转世。
玄奘的声名,在印度如日中天,被大家公认为全印度笫一位佛教学者。
一个留学生取得这样的成功,也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的印度,佛教还很昌盛,许多国王都崇佛礼道,所以纷纷邀请玄奘去讲学。那烂陀寺为之应接不暇。
当时,作为佛教的保护者,同时又是威镇中印北印的霸主是抵羯若鞠国的戒日王。戒日王名叫喜增,其父建国后传位其兄,但却被东印度金耳国王诱杀。大臣们推举喜增为王,号戒日。戒日王率军灭金耳国,为兄报仇,又征战六年,征服五印,威风所及,无不归德。于是效法阿育王,偃武修文,崇尚佛法,敕令境内不得杀生,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广施普舍。同时,他还是一位剧作家,在印度戏剧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他写的剧本至今还有三部在流传上演。
戒日王的都城在曲女城,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据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修行入定数万年,以致身上都长出了大树,大树上飞鸟集栖。仙人为了不伤及飞鸟,每每背着大树行动,所以人称“大树仙人”。当时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国王,生了100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仙人居然也动了凡心,前去求婚。结果国王的女儿们普遍嫌弃这个背负着大树的怪人,不肯下嫁,只有最小最丑的女儿答应了。仙人为此大怒,发了恶咒,让国王其余的99个女儿都变成了驼背。所以,这座城池就被叫做“曲女城”。
就在玄奘考察全印、就学那烂陀寺的时候,印度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竭力捍卫自己的观点。其中小乘的正量部声势极盛,甚至把大乘压得不敢与之抗衡。
戒日王曾在那烂陀寺侧造了一座十丈高的铜精舍,以示对大乘佛教的尊崇和对那烂陀寺的优礼。后来,戒日王出征路过乌荼国,那个国家的僧人都是小乘学派,认为大乘非佛所说,就对戒日王诽谤大乘,弄得戒日王深感困惑。他们还拿出一部《破大乘论七百颂》给戒日王,声称大乘学者休想破得其中一字。戒日王于是写信给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要求派人前往辩论。戒贤当即决定派玄奘等四位法师前往。一行正准备出发时,戒日王因忙于军务,又来一信,让他们暂缓启程。
此时,恰巧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修书邀请玄奘前去讲法。戒贤开始回绝,因为玄奘要准备着去戒日王那儿与小乘辩论;但鸠摩罗王又来信坚邀,甚至声称要“整理象军,踏那烂陀寺”,戒贤大师不得已才命玄奘前往。
鸠摩罗王的国都在今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的高哈蒂,要穿越孟加拉国,直线距离有1000多公里。在高哈蒂,玄奘为鸠摩罗王讲经一个月后,鸠摩罗王宣布顶礼皈依。
而戒日王征战归来,听说玄奘去了迦摩缕波国,非常吃惊:我三番五次邀请他不来,现在他怎么就去了那儿呢?这位印度霸主立即修书致信鸠摩罗王:急送支那僧来!
鸠摩罗王正听经听出味道来,哪里肯放,又恼戒日王语气傲慢,于是顶撞道:要我的头可以,支那僧不能送来。
戒日王听了大怒,说:鸠摩罗王竟敢轻慢我!你说头可以给,那就请你送你的头来!(摘自《玄奘取经西游记》陈华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