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布施:
一、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二、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哪一种呢?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让我们看《布施分别经》中的例子:
一时,佛陀住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的尼拘陀园。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大爱道)带着一套她亲手细心编织而成的新袈裟,到佛陀那儿去。礼敬佛陀之后,她坐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这套袈裟是我特地为佛陀纺纱、编织而成的,请佛陀慈悲接受它。”
佛陀告诉她:“瞿昙弥,将它供养僧团吧。当你供养僧团时,即是供养了我及僧团。”
瞿昙弥三次要求佛陀接纳她的供养,而佛陀也以同样的话回答了三次。于是,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请接受瞿昙弥供养的新袈裟吧。瞿昙弥曾经给予佛陀很大的帮助:虽然她是您母亲的妹妹,但是她是您的褓姆、是您的养母、是给您奶喝的人。当您的母亲去世后,是她哺育您的。
佛陀也给予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很大的帮助: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皈依佛、法、僧。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用酒等导致放逸的麻醉物品。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对佛、法、僧具足信心,并具备圣者所喜爱的戒行。因为佛陀的缘故,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远离对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与道圣谛的疑惑。由此观之,佛陀亦给予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很大的帮助。”
佛陀回答说:“正是如此,阿难,正是如此。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皈依佛、法、僧,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用酒等导致放逸的麻醉物品,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对佛、法、僧具足信心,并具备圣者所喜爱的戒行,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当弟子因老师的缘故而远离对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与道圣谛的疑惑,此老师的恩惠是不容易报答的。此恩惠不是弟子对他虔诚礼拜、起立承迎、给予恭敬的问候、殷勤的服侍及四事供养所能报答的。”
在此,我要进一步地说明。如果弟子因老师的指导而了解四圣谛,他所得到的四圣谛观智比他尊敬、四事供养老师的行为更有益处。如果他透过须陀洹道智及须陀洹果智而了解四圣谛,那么此观智将帮助他脱离四恶道,此结果是绝佳的。那些疏忽于行善的众生通常徘徊在四恶道中,四恶道如同他们的家。他们只是偶尔才到善道拜访。所以,能够脱离四恶道是个难得的机缘,此利益不是弟子尊敬及给予老师四事供养的行为所能相比的。其次,如果弟子透过斯陀含道智及斯陀含果智而了解四圣谛,他将再投生人世间一次而已。如果他透过阿那含道智及阿那含果智而了解四圣谛,此观智将帮助他超越十一层欲界,他确定只会投生于梵天界,不会再回到欲界。梵天界的快乐远超过欲界的快乐:在梵天界没有男人、女人、儿子、女儿、家庭,那里没有斗争、吵闹,不需要任何饮食,他们的寿命非常长,没有人能破坏他们的快乐,他们远离种种危险。但是,如果还未能证得阿罗汉果,他们仍然必须面对毁坏、死亡与再生。
再者,若弟子透过阿罗汉道智及阿罗汉果智而了解四圣谛,此观智将引导他解脱生死轮回。般涅槃后,他将住于涅槃,不再有任何痛苦,不再有生、老、病、死……。这些结果远比他尊敬及给予老师四事供养更珍贵。即使弟子以高如须弥山的物品供养老师,他的供养仍然不足以报答老师的恩惠,因为解脱生死轮回或解脱生老病死是更加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