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四法印》
1 2 3 4 5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四法印(4)

         ─────────────────────

2006.6.15九华山佛学院黄祖相老师来清凉山佛学苑
访问并为全体师生作开示。

我贪,一般人以为像贪官污吏、奸商那样才叫贪,其实那是粗的贪。贪实际上是爱,所以又叫贪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贪。

贪是什么意思?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去占有,想去执着。我们怎么会喜欢某样东西,好像自己也感觉不到是什么原因,因为那是潜意识。潜意识根本上是欲望,这种欲望决定你要去取。有生理上的欲望,也有心理上的欲望。生理,要吃要穿,心理呢?心理欲望,往往是我们刚才讲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藏识,藏了我们无数生种种的种子、基因和信息,这叫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仅仅是照相机,照相机没有情感,而阿赖耶识有情感。情感表现在哪里?喜欢的东西我才注意它,我才看它才听它。这么一看一听就接受了,不喜欢的我就不看。我们为什么叫有情众生?就在这里。而这种情感往往是我们修行的最大障碍。

喜欢的爱,不喜欢的就不爱,就像傅老师举的那个精彩的例子。隆莲老法师,她对来出家的女青年说:出家要能接受三点,第一点,要受得了苦,第二点,要受得了气,第三点,傅老师还没讲。(众笑)这个女青年说:受苦我可以,但是受气我不行。她贪可以断,瞋不想断,其实一样要受苦。

我们的意识是以我为中心。我贪就是执著自己的身体、意识。我慢?就是骄傲,看不起别人,天下老子第一。别人的话我要掂量掂量到底是不是真的?即使真的也不信。什么叫我见?固执己见。为什么人会一错再错?就是固执己见。我痴,痴就是无明,不懂因果。不学佛法就不懂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果来的时候才后悔,那就没办法了。要解决这个无明,首先要学佛法懂得因果,你才不会造这个因,否则做了这个业必然会有这个果。

家庭是我们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从小长到大离不开父母家庭,长大以后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养老送终都离不开家这个空间。老人都知道,家并不是那么幸福,并不是一个安静的港湾,往往非常的烦恼。傅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家字,宝盖头下面是豕,下面是猪舍,上面住人。这是比喻家充满了臭气。

“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家庭矛盾的原因在哪里?还是以为我中心。夫妻两个人都以我为中心,这个对立就是家庭矛盾的核心。不消除自我中心,谁都不让谁,这个对立就永远不可能消除。这个我执烦恼造成了我们无数的轮回。众生不明白因果,以为现在开放了,合不来这个家就不要了,所以出现了很多离婚。当然离婚不是不好,但不是一个根本的办法,还是有漏的。离婚以后再重新组织家庭,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因为找对象,女的找如意郎君,男的找美貌天仙,都是颠倒虚妄的意识表现,还是这四个根本烦恼决定的。我们人生所有作为都离不开这四个烦恼,都是以这四个标准去决定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所为。前六意识,如何在看,如何接受,如何去做,如何去想,身口意三业其实都离不开这四个标准的鉴析衡量。

我包括我的贪,我的见,我的观点,我的爱好,我的兴趣,我的习惯。你来管我,你来骂我,你来让我受气,我接受不了,咱们分道扬镳。六和在僧团里面很重要的,僧是以清净为体,有和合的意思。但是末法年代偏偏是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现在的出家人很难固定在一个寺庙里修行。佛学院的法师都是如此,学生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这就是虽然已出家,但是佛法还没有真正学到。佛法不仅仅是学到,还要真正的落在心里面,就像傅老师说的,放下你的世俗心,真正地依教奉行来修行自己。

在中国以及世界文明史上反复争论,到底人性是恶还是善?其实在佛法,早有说明。人的意识有善的意识,有烦恼意识,烦恼就是恶。“善心所”也就是善的意识,有十一种,“烦恼心所”有二十六种,还有“不定心所”,也就是性质不定的心理活动,有四个。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和十一个善心所比较,二十六比十一。而不定心所往往是看你走向善还是走向不善,你走向善它也善,你走向不善它也不善。如果走向不善的话,就是二十六加四,三十比十一,简单说是三比一,不善的心所比善的心所是三比一。那么我们做人,是容易做好人还是容易做不好人的呢?是善的心念多还是烦恼的心念多?这里说得很清楚。

上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