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巴利语佛教经典连载:

  《蛇经》
  《特尼耶经》
  《犀牛角经》
  《耕者婆罗豆婆遮经》
  《贡陀经》
  《毁灭经》
  《无种姓者经》
  《仁慈经》
  《雪山夜叉经》
  《林主夜叉经》
  《胜经》
  《荤腥经》
  《羞耻经》
  《大吉祥经》
  《针毛夜叉经》
  《法行经》
  《婆罗门法经》
  《船经》
  《戒行经》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耕者婆罗豆婆遮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摩揭陀国南山一个名叫爱迦拿勒的婆罗门村中。那时,正值播种季节,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轭。这天早上,世尊穿好衣服,带上钵和袈裟,来到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干活的地方。那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正在分发食物。世尊走到分发食物的地方,站在一旁。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世尊站着乞食,便望着他,说道:“哦,沙门!我耕田,我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沙门!你也应该耕田,也应该播种,耕了,种了,你就有吃的。”“婆罗门啊!我也耕田,我也播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可是我们不曾看见世尊乔达摩的轭、犁、犁头、刺棒和耕牛。”世尊乔达摩又重复说道:“婆罗门啊!我耕田,我耕种,耕了,种了,我有吃的。”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76.“你声称自己是耕者,我们未见你耕种,请你说说耕种之事,让我们知道你如何耕种。”

77.“信仰是种子,苦行是雨水,智慧是我的轭和犁,谦逊是犁把,思想是辕轭,意念是我的犁头和刺棒。

78.“控制身体,言语谨慎,饮食有节,我以真话作砍刀,柔顺是我的解脱。

79.“勤奋是我驾辕的牛,运载解脱,一直往前,永不返回;到达那里,没有悲哀。

80.“进行这样的耕种,它结出永恒之果;凡这样耕种的人,他摆脱一切痛苦。”

然后,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用大金碗盛满牛奶粥,递给世尊,说道:“请世尊乔达摩吃牛奶粥吧!世尊是位耕者,因为世尊乔达摩的耕种结出永恒之果。”

81.“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我是不能吃的。婆罗门啊,那样做,对智者是不合正法的。佛陀们拒受由吟诵偈颂而得到的食物。婆罗门啊!只要正法存在,这就是一条准则。

82.“对于灭寂烦恼、摒弃恶习、获得圆满的大仙,你应该提供另一种食物和饮料,因为这是渴求功德者的福地。”

“那么,乔达摩啊!我把这牛奶粥给谁呢?”“婆罗门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中,在这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我没有看到哪一个喝了牛奶粥能消化的,除了如来,或如来的弟子。所以,婆罗门啊!你或是把牛奶粥倒在无草的地方,或是倒在无生命的水中。”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把牛奶粥倒在无生命的水中。而倒入水中的牛奶粥嘶嘶作响,冒出浓烟。确实,被晒了一整天的犁头扔进水里,就会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这倒在水中的牛奶粥也是这样,嘶嘶作响,冒出浓烟。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诚惶诚恐,汗毛直竖,走到世尊那里,向世尊行触足礼,然后对世尊说道:“妙极了,乔达摩!妙极了,乔达摩!正像一个人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世尊乔达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我要在世尊乔达摩面前出家,我要得到具足戒。”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果真在世尊面前出了家,果真得到了具足戒。在得到具足戒之后不久,可尊敬的婆罗豆婆遮独自过隐居生活,凝思静虑,精进努力。不久,便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世亲证和达到梵行的最高理想。正是为此目的,善男子们才正确地离家出家。他感到自己已经灭寂生存,完成梵行,做了该做的事,在这世上再无别事。这样,可尊敬的婆罗豆婆遮成为又一个阿罗汉


“如是我闻”是佛经常用的套语,意思是“我曾经这样听说”。

婆罗门(brahmana)是印度古代种姓制度中的第一种姓,另外三种种姓依次是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佛教中,婆罗门一词有时也泛指过清净生活的人或苦行者。

沙门(samana)即出家人。佛陀时代教派林立,凡反对婆罗门教的各派出家人均称沙门。佛教盛行后,沙门专指佛教僧人。

一般认为乔达摩(Gotama)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姓,释迦(Sakka)是他的族姓。

佛陀们(buddha)在这里是泛指智者们。佛陀(buddha)一词原意是觉者,得到智慧者。在早期佛典中,佛陀一般用作释迦牟尼的专称。

大仙(mahesr)即圣人。

梵界(brahmaloka)是梵天居住的世界。

如来(tathagata)一词原先是阿罗汉的称号,后来演变为佛陀专用的称号。此处是前者的意思。

具足戒(upasampada)指佛教比丘戒律。出家人接受这种戒律,便取得比丘的资格。

阿罗汉(Arahant,在汉译佛经中,有时简称罗汉)一词在佛教以前是对高贵人物的尊称。在早期佛教中,是指通过修行而摆脱轮回、达到涅槃的人。

(摘自《经集》 郭良译)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