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祇园的入口处种菩提树
每次佛陀在舍卫国停留,给孤独都会去拜访他。然而,其他时候他则觉得失去依怙,好像少了可供礼敬的具体对象。因此,有一天他告诉阿难,他希望建一个圣坛。
当阿难向佛陀报告此事时,佛陀说圣坛有三种:色身、纪念物与具象征性的事物。第一种是色身遗骨,它在佛陀般涅槃后被置于塔中;第二种是和佛陀有关,与他使用过的物体,例如乞食的钵;第三种是可见的象征。在这三种可供礼敬的对象中,第一种还不可行,因为世尊还活着;对于那些无法单靠画像或象征就满足的人来说,第三种也不适合。剩下来的就只有第二种。
位于优楼频螺村(又称“菩提伽耶”、“菩提道场”)的菩提树,是纪念世尊最好的物体。佛陀在菩提树下找到通往涅槃之门,并在觉悟后的第一周中受到它的庇护。于是众人决定在舍卫国种植一株这种小树,大目犍连从原树带来分株,在朝廷与最杰出僧、俗二众的见证下,将它种在祇园的入口处。
阿难将小树呈给国王,以便展开植树典礼。但波斯匿王谦虚地回答,他这一生只不过是像个公仆而已,远不如和佛法有密切关系的人适合,只有那样的人才能赋予此树神圣的意义。因此,他将树种交给站在身边的给孤独。
这棵树日渐长大,成为所有虔诚信众的礼敬对象。在阿难的请求下,佛陀花了一晚坐在树下,目的是加持它,赋予它更特别的意义。给孤独经常来这棵树下,忆念它与他在那里得到的心灵提升,以专注修习佛随念①。
第三章
给孤独的家庭
慈善的妻子
给孤独的婚姻很幸福。他的妻子富那罗伽那,人如其名,意思就是“福相”,作为这家慈善的精神象征,她照顾仆人与日中前来的僧伽。她和她的兄弟一样都信奉佛法,他是佛陀的第一位在家弟子。
依赖别人的幺女
给孤独有四个小孩,包括三个女儿与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须跋陀与小须跋陀,和父亲一样信佛并达到入流果。她们不只处理父亲的宗教事务,也处理世俗的事务,两人的婚姻都很幸福。
而最小的女儿须摩那,是家中最有智慧的一个。她聆听佛陀开示,很快地就证得第二圣果,成为一来者。她一直未婚,但并非因为放弃婚姻。事实上,当她看见两个姊姊婚姻都很幸福时,就变得悲伤与寂寞,她的心灵力量不足以克服沮丧。
她日渐消瘦,绝食,最后饿死,她的亲人为此而深切忧伤。她转生到欲界中最高天之一的兜率天②。她必须在此净化所残留依赖别人的习气——她最后向外投射的欲望。
全心投入于生意的独子
给孤独的独子迦罗,意思是“黑暗”,一开始是家中的麻烦人物。他丝毫不想学习佛法,而完全投入生意业务。有一天,父亲劝他持斋戒一日,若能遵守布萨,就给他一千个金币。迦罗答应了,他很快地就发现一天不做生意,去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时光很轻松,对他来说,布萨的斋戒规定就不再那么沉重了。
之后,父亲再度要求他去寺院,在佛陀面前用心学习一首法偈,就再给他一千个金币。迦罗高兴地答应,这成了他这一生的转折点。每次迦罗学习一首偈颂时,佛陀都会故意令他误解,如此一来他就得聚精会神地重复聆听。
一旦通达义理时,他当下立即见道,达到入流果。因此他一如父亲,生活愈来愈清净,也成为僧团的重要护持者,被称为“小给孤独”。
译注:
①佛随念:即行者忆念佛陀的十项功德:“彼世尊意即是阿罗汉、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修习此法,能令行者常不放逸,心向佛地。详见《清净道论》第七<说六随念品>。
②兜率天:意译“喜足天”或“喜乐天”,与夜摩天合称为“兜夜”,是欲界六天的第四重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兜率内院是即将成佛者(即补处菩萨)的居处,今则为弥勒菩萨的净土;外院属欲界天,为天众的居所,享受欲乐。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