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来破斥数论所立:在数论外道所立二十五谛中,我之一种是别性,余下二十四,辗转同为一体。而自性一种,以三法为体,为萨埵、剌阇、答摩。此三辗转,合成大等二十三谛。二十三谛,一一皆以三法为体。若使大等,一一皆揽三成,如众如林,即是其假,如何得言一切是实?
又此大等,各以三成,即一是一切,若一则一切,则应一一皆有一切作用。既不许然,何因执三为一切体性?
又若一则一切,应口眼等根,即是大小便路;又一一根有一切作用,应口耳等根,闻香见色。若不尔者,何得执三为一切法体?哪里有聪明的人而立此义?
又自性既常,应如我体,何能转变作大等法?又所计我,其性若常,应如自性,不应是我。若如自性,其体非我,不应受用二十四谛。是则我非能受,二十四谛非是所受。既能所俱无,则谛义不立。“
像这样往复几次,婆罗门无话可说,只好起身认输说:“我输了,就依先约,拿走我的头吧!”但奘师说:“佛门慈悲戒杀,我不要你的命,只要你从现在起做我的仆役,供我使唤。”婆罗门喜不自胜,于是法师将他带入静室。见闻者莫不称扬赞叹奘师之宽宏大量。
这时,奘师将要前往乌荼国应对戒日王召集的那场辩论会,他找到了般若毯多的那本《破大乘义》七百颂。奘师仔细地阅读一遍,但仍有很多疑点不能明白。于是就问这位降顺的婆罗门:“你曾听说此义没有?”婆罗门回答道:“曾听讲过五遍。”于是奘师便要他讲述一遍,不料他面带难色地说:“我现在是奴仆身份,怎敢为您讲述经论呢?”奘师回答:“这是小乘论著,我没有研究,你不必客气,但说无妨。”婆罗门说:“既然您不嫌弃,那就等半夜没有人的时候再说,否则让外人知道,说您跟奴仆学法,会损坏您的声誉。”于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婆罗门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了一遍。奘师听完马上掌握了要义,根据论中错误的地方,用大乘理论加以驳斥而写成《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戒贤论师将之宣示徒众,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叹赏的。
事后奘师对婆罗门说:“仁者因辩论失败,沦为仆役已经够委屈了,我现在恢复你的自由之身,随便您想去哪里都可以。”
婆罗门既欢喜又感激,辞别奘师后,前往东印度迦摩缕波国(今布拉马普特拉河中游流域),见到鸠摩罗王,极度称扬奘师道德学问的高尚。鸠摩罗王听了很高兴,立即派遣使者来迎请奘师。
在鸠摩罗王使者未到之前,有一个露形尼乾子,名叫伐阇罗,忽然进入法师房间来,法师以前曾听说尼乾(裸体外道)善于占相,立刻请其坐下问疑。奘师自述:“我是中国僧人,来此求学,岁月已久,今欲归国,不知能否如愿到达?是去是留以何为宜?再则请教寿命长短?愿仁者占一占看看。”
只见尼乾取一块白石画地,用蓍草占卜,报法师:“您留在这里最好,五印度道俗各界没有不敬重您的。当然回国也能安然到达,并受到尊敬,不过还是不如这里好。寿命从现在起还有十年,但若有其它功德转续,就很难预料了。”
奘师又问:“我决心回国,要携请的经像很多,请问用什么方式运载比较安全呢?”尼乾回答:“这不用担心,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会派人护送,必可顺利载运回国。”
奘师接着问:“可是这两位国王我从未见过,又怎会施与我这样的恩惠呢?”尼乾说道:“鸠摩罗王已经派人来请了,两三天内就到;只要见到鸠摩罗王,就会见到戒日王。”尼乾说完后便离开了。
奘师开始准备回国,包好经像,打点行装。寺里的大德知道了都来劝阻,异口同声地告诉他:“印度是佛陀降生之地,虽然佛已入灭,但圣迹还在,应留此参访礼拜,才不白过这一生啊!怎么想要回去呢?何况中国属于边地,那里的人不敬三宝,所以三世诸佛都不选择在那里降生,那里的人志愿短小烦恼深重,所以那里不出圣贤。而且那里地理险恶气候寒冷,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