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观无我,观无常,修菩萨行是佛弟子应有的素质》
1 2 3 4 5 6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观无常,观无我,

修菩萨行是佛弟子应有的素质(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在浙江开化文殊院与前来小住的团队座谈 2006.8.5

咱们的生活简直是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心情平静,天真烂漫,人与人之间没有勾心斗角,什么都扫光,能使你快快乐乐过修行的生活,人们都说是一片净土。所以咱们这些人不容易老。从前有个小住的,问一个刚刚做老师的女孩子,“你们这儿怎么都是小姑娘?”这个女孩子说:“什么?我还是小姑娘?我今年三十二岁了。”三十二岁看起来最多二十岁也不到。尤其是修禅定,一修禅定,身体健康,人也不容易老,而且心情会平静。有定力的人,他就能保持平静。

烦躁就是苦。人生八苦,有一种苦叫爱别离苦,每种爱都长不了,因为它要变,一等到爱别离了,你就苦了。这个苦也包括心里烦躁。还有一种求不得苦,你好不容易求到了,你方才能满足一下安心一下。求不到呢?烦躁。天天求,天天烦躁,要吃很多的苦啊,像爬山头那样。假如稍微有点求到了,半路却节外生枝,又变卦了,那你心情怎么会不烦躁呢?所以一切听其自然,不要过于勉强,希望不要太大,希望不要太多,有希望必有失望,有爱必有爱别离苦,有求必有求不得苦。一切美好的东西,即使你得到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又要变,估计不出来的。

三十年代一部电影我还记得,唱歌的时候多美好,“你教我书,你教我画,我报答你的是歌唱”,真像画那样美。要不了多少时候她又唱了,“花儿从此不许开,鸟儿从此不许唱,我不要这个疯狂的世界。”因为她受了刺激了。这位当年最红的明星,她的命运跟她演的戏一模一样,也是发精神病,因为爱别离。

求不得。你们为什么放不下?因为还有希望。打一个反面的比方,文革时代那些被批斗的人天天提心吊胆,日子难过啊,有的实在过不下去就自杀了,经过批斗的人有经验,没揪出去时心呯呯跳,真的揪到台上去,他心反倒定了。因为没有批斗的时候他有所求:千万别轮到我,已经轮到了反正就这么回事了。所以不要逃避,逃避是逃避不了的。老和尚有句话:东逃西逃业障难逃。人最聪明的不是逃,而是改变。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人生观,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情绪,如果你这些不改变,改变命运谈何容易?

无欲无求是修行的要求,不是成就的目的

:佛是不是说,如果真的觉悟了,就无欲无求?

:无欲无求,不等于成就,这是前进中的一个步骤罢了。能做到无欲无求也不容易,但是假如认为无欲无求就是修行成就,那又不对了。比如古时候有人喜欢过隐居生活,他无欲无求,生活非常清淡,可是他还是有烦恼。无欲无求不等于没有烦恼,仅仅是贪名贪利的烦恼减轻了。他还是有另一方面的贪心,贪舒服贪清闲,这也是贪心啊。难免还要冒冒火,心里还有点怨气,做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有智慧。而真正佛教的成就,这些全要扫光。

咱们这儿有个邻居,一个人住一间农村房子,子女叫他住到城里去,他不去,也不感觉到孤独。房间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什么家具,种一点菜肚子饿了就煮饭吃,不饿就不吃。从来没有想过用钞票,晚上只点蜡烛也不点电灯,因为电灯要付电费。他说“我钱没地方用,最多去买一点煮菜的盐。”今年七十多了,头发全是黑的,精神特别好。

你假如走过他的房门口,只听到里边他在唱歌,像个小孩子。很洒脱啊。我看他寿命肯定很长,不过,牙齿全是黄的,从来不刷牙,可是我掉了几颗牙,他一颗也不掉,这很值得科学家研究,可是研究出来也没有用,谁肯学啊?(笑声)

可是他还是有烦恼。那一天怄气特别厉害,我说“你怎么这几天没去听法?”“我去了,他们都不跟我说话,没人理我。”所以你看见他一定要和他说话,你不理他,他就怄气,就认为你看不起他。生活得这样自在,也有烦恼。不过他不执着烦恼,转变很快,我跟他解说一下又没事了。

好比山上一颗树,在大自然中非常悠闲自得。人们都老了死了,树还是这个样子,但是一棵树怎么证阿罗汉果?一棵树怎么开智慧?所以无欲无求是要我们能放得下,你能够学会放下一切,也就容易放下烦恼。但是不等于说这就是我们佛弟子的人生观,那样佛教也不伟大了。咱们是发菩提心的人,全要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个事业不是烦恼的事业,而是智慧觉悟的事业,这个事业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一切苦难的众生。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