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从悲伤中解脱:波吒左啰》
1 2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上一页             
【传记】

从悲伤中解脱:波吒左啰 ②

永熄贪、瞋、痴之火

在达到入流果之后,波吒左啰立即请求出家与受具足戒,于是佛陀将她交给比丘尼们。进入比丘尼僧团之后,波吒左啰精进修行,很快便修成正果,达到她的目标。在《长老尼偈》她的偈颂中,她如此描述自己的修行过程:

彼等以犁耕田地,并于其上播种籽,

照顾彼等之妻儿,青年因此得财富。

为何吾清净持戒,并且修习佛教法,

既不懒惰亦无骄,犹未能达涅果?

清洗吾之双足已,吾谛观察彼流水。

吾见洗足之水滴,从高地往下坡流。

吾心专注不散乱,如善调伏之良驹。

吾举灯进入寮房,审视床铺坐榻上。

然后拿起一细针,熄灭油灯之灯芯,

吾心究竟得解脱,即如油灯之熄灭。

波吒左啰观察水缓缓流向下坡,她注意到有些水很快就没入地中,有些流得比较远,有些则一直流到坡底。她觉悟到这是有情世间完美的比方:有些人寿命较短,就像她的小孩;有些人活到成年,就像她的丈夫;还有些人则活到老年,就像她的父母。但一切流水最终都会没入土中,因此死魔会找上一切众生,没有人能逃得过他的手掌心。

当波吒左啰觉悟这点时,她的心立刻安定下来。在定中,她思惟诸法无常、苦与无我,虽然精进不懈,但仍无法突破解脱的最后一关。她累了,决定就寝。当她进入寮房,坐在床上,就在熄灭油灯时,以前的修行成果整个现前。在那一刹那,熄灭油灯的同时,最高智慧生起。她已达到她的目标——涅槃,永远熄灭贪、瞋、痴之火。

勤习戒律,“持律第一”

在她身为比丘尼的生涯中,波吒左啰被佛陀誉为比丘尼中“持律第一”者,她在女众中的地位,和比丘中“持律第一”的优波离长老相当,这项指标是古老本愿的结果。

经中说,在莲华上佛的教化时期,波吒左啰曾见过大师指称一位长老尼为比丘尼中“持律第一”者,她看到他执起那位比丘尼的手臂,并邀她进入欢喜园。

她当时便发下这个誓愿:“在像你一样的佛陀座下,愿我能成为比丘尼中持律第一者。”莲华上佛将他的心延伸到未来,知道她的愿望将会实现,便给予她授记。

也许由于她早年曾经历鲁莽行为的非常苦果,因此波吒左啰自然特别关心戒律。在比丘尼僧团中,她学习到在戒律上密集修行,是达到平静安止的必要条件。此外,透过自己的经验,她对人心的运作方式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因而能帮助其他比丘尼的修行。许多比丘尼都来找她寻求指导,并在她的建议下得到很大的慰藉。

指导其他比丘尼获得解脱

其中一例是旃陀比丘尼,她在《长老尼偈》中表达对波吒左啰的感激:

波吒左以悲心,悯我并许我出家;

然后给予我劝诫,嘱我达成究竟果。

听闻其谆谆告诫,吾遵从彼之指导:

不负长老尼劝诫,吾得三明诸漏尽!

另一位郁多罗比丘尼,则提到波吒左啰如何对一群比丘尼说戒与律:

汝等致力于佛法,于所做事无后悔。

迅速清洗汝双足,并于一侧坐下来。

心中生起之对象,令其一境与安止。

观察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与无我。

郁多罗将波吒左啰的话放在心中,她因此而得到了三种真实智明。

在《长老尼偈》中有一段记载,描述波吒左啰如何像往常一样教导其他比丘尼,以及她们从她的劝告中所获得的利益。这些偈颂根据末页的说明,是由三十位不知名的比丘尼所说,她们在波吒左啰面前表达证得阿罗汉果:

“手执杵臼勤工作,年轻男子捣谷粒。

照顾彼等之妻儿,青年因此得财富。

修习佛陀之教法,于所做事无后悔。

迅速清洗汝双足,并于一侧坐下来。

调伏汝心得安止,修习佛陀之教法。”

听闻其谆谆告诫,波吒左之指导,

彼等洗足坐一侧。然后勤修心安止,

彼等修习佛教法。

于夜晚之初时分,彼等忆念彼前世。

于夜晚之中时分,彼等得到天眼净。

于夜晚之后时分,彼等驱散无明暗。

从座起身礼彼足,“置汝指导于心中,

如三十天礼因陀罗,战场无人能胜者,

吾等敬汝亦如是。吾皆漏尽持三明。”

多生出家,积聚智见

波吒左啰能如此快速地从一个轻浮的少女变成僧伽长老,是因为她在前世就已修习所需功德。据说,在前世诸佛座下,她就已曾多次出家成为比丘尼。她所积聚的智见,就潜伏在来世的行为之下,等待适当的因缘成熟。

当她的老师乔达摩佛出现时,她很快就找到他,受到痛苦与潜意识动力的驱策,而努力找出解脱无始轮回的方法。在佛陀与其解脱法的引领下,她出家并达到无为解脱。

译注:①三明:即宿命明(知众生前世的往因)、天眼明(能见众生的业色,知其来生的去处)、漏尽明(知断尽一切烦恼)。只有阿罗汉才能获得此三明。

②因陀罗:又名帝释天王,是三十三天的大王,住在该界首府“善见”里的最胜殿。三十三天的得名,据说是有三十三位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他人福祉的善男子,死后投生于该天界,而成为该界的大王与三十二位小王,所以称为“三十三天”。(完)(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