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持僧团,布施第一
婚后毗舍佉生了至少十个儿子与十个女儿,这个数目一直延续到他们的第四代。毗舍佉自己活到一百二十岁的高龄,但(根据注释)她始终维持十六岁女孩的外貌。这是由于福报与法喜的结果,她一整天都充满喜悦。据说她的身体壮得像头大象,可以操持庞大的家庭而不会感到疲累。
她每天都会找时间供养比丘,拜访寺院,并确保比丘与比丘尼们的食物、衣服、住处与医药无缺。最重要的是,她还会找时间一再聆听佛法。因此世尊才说:“毗舍佉是护持僧团的第一女施主”。
兴建“鹿母讲堂”
对于此事,律藏中特别提到一件事。有一天,毗舍佉在闻法之后将珍贵的结婚首饰遗留在讲堂,由阿难代为保管。她将这次遗失解释为行善的良机,并决定不再戴此珠宝,她想卖了它,将所得的钱拿来供养僧团。但整个舍卫城没有人买得起这个贵重的珠宝。
因此,她用其他的财产买回它,并且以卖珠宝的钱在舍卫城门前的东园盖了一座道场——“弥迦罗母讲堂”(即“鹿母讲堂”),这座讲堂经常在许多佛教经典的前言中被提起,因为佛陀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时常待在这里,就像他在另一个大施主盖的祇园精舍所作一般。
生平的几件事
巴利藏经中提到毗舍佉生平的几件事。有一次,一些圣弟子请她带他们的妻子来见世尊。她如此做后,有些女人因喝醉了而表现不得体的行为。她问世尊麻醉性饮料的罪恶如何生起,于是他对她说《鸠槃本生》:森林中有个人发现树洞中水果发酵的汁液,尝过之后,感觉很亢奋,他便一再享用,很快就上瘾了。他还引诱亲友们来喝,而他们又辗转将这个恶习传染给别人。如果帝释天王未出面制止,整个印度很快就会沉迷于酒精中;他出现在人间,向他们解释饮酒的恶果。
另一次,毗舍佉送一些珍贵的礼物给鸯伽国的亲戚时,边界的守卫想向他们强索一笔高额的关税。她向国王报告此事,但他因为政务繁忙而未加以处理。于是毗舍佉去找世尊,请他建议。佛陀只说了几句简短的偈颂,就解除了她的忧虑与愤怒:
心随境转皆是苦,心能转境方为乐;
世人皆被世事烦,难得跳出此束缚。
还有一次,她白天顶着烈日去见世尊,因为总是帮她配发布施食物的心爱孙子达陀,突然去世了。当她向世尊诉说悲伤时,他问她是否想要拥有如舍卫城人民一样多的子孙,她愉快地同意。“但舍卫城每天有多少人死亡呢?”世尊问。她想了一下说:“世尊,在舍卫城每天有九、十个,三、五个,或两个,至少会有一个人死亡。舍卫城没有一天不死人。”世尊问她在这种情况下,她会不悲伤吗?她说她必须承认,这样她每一天都会感到悲伤。世尊说:
有一百个心爱的人,就会有一百个悲伤,那些有九十……五……四……三……二……一个心爱者的人,就会有一个悲伤,而那些没有心爱者的人,则没有悲伤。我说只有这样,才会没有忧、悲、苦、恼。
佛陀回答毗舍佉提出的问题 持守斋戒的方式
在《增支部》的三部经典之中,世尊回答毗舍佉提出的问题。在一个满月日,她来到鹿母讲堂,受到佛陀欢迎。佛陀问她为何而来,她说自己正在持守斋戒(或译“布萨”)①。
世尊对于这个未说出口的指导请求,给了一个长篇的开示,说明持守斋戒的两种错误方式,与一种正确方式。牧牛者与一般居士的斋戒是,今日守戒却一直想着明日的享受。圣者的真实斋戒是,持守八关斋戒,并忆念佛、法、僧、天与戒的伟大。佛陀接着描述诸天乃至梵界的快乐与生活,并以“人间的乐事和天界的喜悦相比是苦”作为总结。
①布萨日是特殊的宗教仪式,大布萨是指在阴历的满月与新月日。此时比丘们合诵别解脱戒,在家佛教徒则诵另外的戒,聆听开示,并修禅。小布萨则在两个半月日举行。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