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1 2 3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②

阿难尊者每日至宫中说法

当优填王再次告诉他钟爱的沙摩婆提,她可以许下任何愿望,他都会满足它时,她说希望佛陀每天来宫里应供与说法。国王的信差带着这个长期邀请的讯息给佛陀,但他婉拒,并改派阿难前往。

从那时起,阿难尊者就每天到宫里用餐,然后为她们说法。皇后早就在久寿多罗的转述下打好基础,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了解法义,和侍女一样达到入流果。

如今,经由她们的共同了解佛法,皇后与侍女已能并驾齐驱。在很短的时间内,佛法便传遍后宫,大部分的人都成为佛陀的弟子。连沙摩婆提的继父财政大臣瞿沙伽,也深受佛法感动。

他捐献位于赏弥中的一座大寺院给僧伽,好让比丘们来到城里时能有个安稳的住处。每次佛陀访问赏弥时,都会住在这座“瞿师罗园”(或译“美音精舍”),其他比丘与圣者们也会在这里落脚。

受到佛法的熏陶,沙摩婆提决定扩大她的影响力。她最大的资产就是同情与慈悲,以此遍及一切众生。她修习慈悲如此强烈,以致于佛陀称她为“散播慈心第一”的在家女弟子。

摩犍提因憎恨佛陀而陷害沙摩婆提

这个遍及一切的慈心,很快地就受到国王第二个妃子摩犍提的考验,这个女人对所有与佛有关的事物都怀有强烈的敌意。几年前,她的父亲遇见佛陀,他认为这个英俊的沙门最有资格娶他的女儿,由于对比丘戒的无知,他将女儿献给佛陀为妻。

摩犍提非常美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伴侣,但佛陀却以一首观身不净的偈颂婉谢这个提议。这首偈颂伤了摩犍提的虚荣心,却对她的父母造成深远的影响,他们当下就证得不来果。摩犍提视佛陀对她的拒绝是一种人身侮辱,因此对他恨之入骨,永远无法释怀。

之后父母带她去见优填王,国王对她一见钟情,并娶她为妻。当他娶第三个妻子时,她还能接受,因为国王拥有很多妻子是当时的惯例。但沙摩婆提成为佛陀的弟子,并让宫中其他女人都皈依佛法,则是她无法容忍的。她对佛陀的憎恨,如今整个转移到沙摩婆提身上。

摩犍提的阴谋接二连三,她的聪颖都用在设想新的诡计上。首先她告诉国王,沙摩婆提想谋杀他。但国王相当了解沙摩婆提对一切众生的大爱,因此并未认真考虑这项指控,他只是随便听听,且很快就几乎忘了它。

接着,摩犍提命令她的一个女仆去散播佛陀与僧伽在赏弥的谣言,如此一来也会中伤到沙摩婆提。她在这件事情上比较成功,僧团受到一波无情的打击,连阿难都建议佛陀与弟子们是否应该离城。佛陀微笑并说,比丘们的清净梵行,在一周之内就能平息一切谣言。在国王都还来不及听到谣言之前,它就已经沉寂了,摩犍提针对沙摩婆提的第二次尝试又失败了。

一段时间之后,摩犍提特别挑了八只鸡送给国王,并建议沙摩婆提应该亲手杀鸡与烹调。沙摩婆提拒绝这么做,因为她不愿意杀生。由于国王知道她的慈悲,因此不以为忤,并接受她的决定。

以慈心度化优填王皈依佛陀

摩犍提接着又第四度设计伤害沙摩婆提,在国王临幸沙摩婆提之前,将一条已经摘除毒囊的毒蛇藏在沙摩婆提房中。当国王发现毒蛇时,一切证据都指向沙摩婆提。他怒不可遏,顺手拿起弓箭射向沙摩婆提,但经由她慈心的力量,这支箭被弹回,没有造成任何伤害。他的恨无法影响她对他的关爱,它就像个无形的防护罩一样保护她的生命。

当优填王恢复平静,并看见他的箭无法伤害沙摩婆提的奇迹时,他深受震撼。他乞求她的原谅,并更加相信她的正直与忠实,且对给予她这种力量的教法很有兴趣。

就在此时,著名的宾头卢·颇罗堕誓比丘来住在瞿师罗国。国王去拜访他,并和他讨论佛法。他问,年轻比丘们如何喜悦地过独身生活,宾头卢解释,根据佛陀的建议,他们藉由视女人为自己的母亲、姐妹与女儿而做到这点。开示结束后,国王很感动,因此皈依佛陀,成为在家弟子。

沙摩婆提思惟“法”的奇妙与业力的复杂,从一件事到另一件:她以贫穷难民的身分来到赏弥;然后被分发食物者收容;接着财政大臣收她为养女;然后她成为国王的妻子;她的侍女带给她佛法;她成为佛弟子与入流者。接着,她将佛法传给宫中所有女人,然后是瞿沙伽,最后则是国王。实相多么不可思议啊!如此思惟之后,她对一切众生散发慈念,希望他们快乐与平安。

国王下定决心要练习控制自己的火爆脾气,并降伏贪与。他和沙摩婆提谈话在这方面对他很有帮助。事情逐渐发展成当他和沙摩婆提在一起时,变得完全没有性欲。他了解她深邃的力量,并视她为姐妹与朋友,而非爱人。虽然他对其他妻子仍有性欲,但他愿意成全沙摩婆提在解脱道上的修行。她很快就证得一来果,并愈来愈接受不来果,那是那个时代许多在家人可能达到的目标。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