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长者父与诺酤罗长者母》
1 2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佛陀的第一施主:给孤独长者

 

 

 

                下一页 
【传记】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长者父与诺酤罗长者母

何慕斯·海克/撰


第一章 清净和谐的婚姻生活

菩萨的前世父母

孙须摩罗山城(意译“鳄鱼山”)位于恒河谷中的婆祇国,世尊曾在此度过他四十五个说法雨季中的一个。

有一次,当佛陀走在这城市的街道上时,一个市民顶礼他的双足并哭道:“我亲爱的儿子!你为什么一直都不来看我们?现在请来我们家,让你的老母亲也可以看看你!”这个人并没有发疯。事实是,他与妻子在前世中曾不只一次是菩萨的父母,而是有五百次之多,还有更多次是他的叔叔、婶婶与祖父母。他一直残存一个模糊的记忆,而在他看到世尊时,一切回忆瞬间浮现,令这个老人控制不住自己。即使到了今天,这种事还是有时会在亚洲国家中发生。

理想中的配偶

这个老人是长者诺酤罗父,他的妻子则被称为诺酤罗母。他们一起被佛陀列在“第一”在家弟子中,特别是由于他们对彼此的坚贞。在巴利藏经中,有关他们的简短故事,是描述他们如天神般崇高的夫妻之爱,以及建立在对世尊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绝对信心。

当佛陀受邀去他家时,诺酤罗父向他描述他们的婚姻。虽然他很年轻就结婚,但这么久以来不曾背叛过妻子,连想都没想过,更别说是去做。诺酤罗母也作了同样的宣示,夫妻双方都不曾有一刻背弃彼此的忠诚。

在奉献的过程中,两人都表示希望来世能再在一起,他们问世尊要如何做才能实现这愿望。佛陀并未排斥这问题或批评他们的心愿。他回答:

如果夫妻想要在此世和乐相处,并在来世再相聚,他们应培养相同的正信、正戒、布施与智慧。如此一来,他们在来世就能再相遇。

佛陀并说出以下的偈颂:

双方忠实与宽大,自制且具正行时,

彼等相聚为夫妻,充满爱意对彼此。

一路招来多福气,彼等共住快乐中,

当两人皆持戒时,彼等敌人徒叹息。

如法住于此世间,同样持戒与布萨,

死后喜生于天界,享受丰盛之悦乐。

一个具有崇高心愿的男人,如何和他的女伴一起受戒律保护,佛陀在其它地方也有解释。在此他说配偶双方不只持守五戒,更要超越,并在此之上─—他们是正直与净心的;当别人求助时,他们绝不拒绝,且永不轻视或侮辱沙门、婆罗门。

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理想中的配偶应该如此:不只虔信宗教,更要有足够坚定的心,并从日常生活琐事与一切低下与基本的事物中离染。经典中常说到,白衣居士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且轻易就能放弃自身的欲望或欢乐,这显示对人与事离欲─—一种放下与舍弃的能力。由此会产生内心的自由,那是培养智慧充分与必要的基础。行动上的戒,意志上的出离,以及心中的智慧─—这些因素一起构成和谐与仁慈的人生。

婚姻生活和谐的先决条件

关于轮回,以及获得一个有利转世方式的知识,在那时的印度是很普遍的。在诺酤罗夫妻的例子中,由于他们事实上记得自己的一些前世,因此无须对此多作说明。世尊简明的回答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对于和谐婚姻生活的先决条件,佛陀在《豺狼教诫经》中有更详细的解释。经中说丈夫─—有责任的主动者─—应以五种方式对待妻子:他应尊敬她;他不应轻视她;他应对她忠诚;他应赋予她掌家职权;他应尽自己所能提供她一切必需品与装饰品。

如果他如此表现自己,妻子会以照顾他的所需为荣;这个家会很平顺;她将谦虚地对待访客与仆人;她将忠实;她将保护他的财产,并善巧与尽职地完成她的工作。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