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长者父与诺酤罗长者母》
1 2              
                 

 

相关链接: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佛陀的第一施主:给孤独长者

 

 

 

   上一页    
【传记】

解脱道上的法侣:

诺酤罗长者父与诺酤罗长者母

何慕斯·海克/撰


第二章 互为良师益友的夫妻

停止执着才能解脱

诺酤罗夫妻不只考虑一个有利的转世,他们也关心人世的公义与深入的存有问题,有一次,诺酤罗父问世尊,为何有些人达到解脱,有些人则否。佛陀的回答是:

凡是执着感官认知对象者,无法得到解脱,而一切停止执着者将会解脱。

这回答非常精简,只有精通佛法者才能完全理解,但诺酤罗立刻就掌握它的涵意。

努力追求智慧以克服死亡

另一次,诺酤罗父去礼敬世尊。他说如今已年老体衰了,难得有机会看见世尊,佛陀可否出于慈悲给他一句心灵箴言,供他修持与珍藏?佛陀回答:

身体受制于疾病与衰老,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个负担,因此人们应该如此训练自己:“虽然我的身躯生病,但我的心不应该生病。”

不久之后,诺酤罗遇见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对他说:“长者!你的举止平静,相貌安详,你今天是否有从大师那里听闻佛法开示?”

“正是。”诺酤罗回答:“世尊今天以甘露法语安慰我。”舍利弗听他说完之后,对佛陀简明的话语作了一个完整的解释,说明藉由不认同五蕴为“我”,以克服身体的疾病。大限到时─—它是无可避免的─—事物的消逝会变得很明显,但修行者不会绝望,而是以平常心冷静地看待。他的身体会凋零,但心将保持完好。

不只诺酤罗父努力追求智慧以克服死亡。他的妻子在这方面和他一样,这由另一件事可以看出。当她丈夫罗患重病时,诺酤罗母如此安慰他:

别因为放心不下我而忧愁,像那样死亡会很痛苦,因此大师已劝我们别那么做。有六个原因你无须担心我:我擅长纺纱,因此能抚养子女;在和你过了十六年贞洁的在家生活后,我不会再考虑改嫁;我不会停止谒见佛陀与比丘们,反而会比以前更常去拜访他们;我安住在戒中,已达到心的平静;最后,我对于佛法已生起坚定的信心,并朝究竟解脱迈进。

受到这些话的鼓舞,诺酤罗父又恢复健康。他一旦能走路,就去找佛陀,并重述妻子的话。于是世尊证实,拥有这样的妻子真的是一种福气。他说:“长者!你真有福气,拥有诺酤罗母这样的良师与益友,她挂念与关心你的福祉。诺酤罗母确实是位持戒圆满、修心不动与安住于法中的白衣信女。”

在家与出家都需要出离的行动

对于调和看似矛盾的两种生活倾向:一方面是夫妻之间的深情,另一方面是追求解脱,在此给了一个解决方案。以同情的心理看故事中的诺酤罗夫妻,我们可能会觉得,婚姻生活既然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就可以不需要出离的生活了,或甚至能同时贪着与舍离。

但如果能看得更仔细一点,便会发现要忠实地遵循这对清净夫妻所过的生活并不容易。光是关心与挂念配偶并不够,婚姻生活的贞洁伴侣关系不容被忽视。配偶并非在年轻时过满足性欲的婚姻生活,到了老年性趣缺乏时才没有身体的接触,而是在更早以前就主动过独身生活。在诺酤罗夫妻的例子中,他们已过了十六年没有肌肤之亲的生活,就如世尊所证实他们的话一样。

因此想要追求解脱道者,得先做个决定:是留在家庭环境中,当试提前断欲,或出家成为僧团一员,有足为榜样的梵行道侣为伴。从无可匹敌的凡夫导师─—佛陀,就是僧团之首的事实来看,这个决定并不是那么困难。但时至今日,那些觉得自己不适合僧团生活者,可能也缺乏在婚姻生活中断欲以专心于解脱道的魄力。这两种生活方式,都需要出离的热运动。 (完)(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

   上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