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结的人已渡河
第二次谈话显示出质多是个老师,从迦摩浮比丘诵一首佛陀所说的庄严偈颂开始,他请质多说明它:
无瑕马车以一轴,与白色顶篷运转。
见彼来清净无垢,无结此人已渡河。
质多首先想知道这首偈颂是否为佛陀所说,迦摩浮证实此事。显然,对质多来说,只有佛陀的说法才值得深入思惟。然后经过短暂思惟之后,他说:“马车”是指在“运转”的身形;“一轴”是正念;将各部分平顺地组合在一起的是戒;“白色顶篷”是解脱。因此,阿罗汉(“彼来”),“无垢”与“无结”,已经“渡河”;他已断除贪、瞋与痴,并解脱渴爱之海。
迦摩浮于是对质多说,他有资格被称为是快乐与幸福的,因为他已具备解释佛陀深奥说法的慧眼。
四种解脱的名相与意义
第三件事提到一段对话,其中瞿达陀比丘请质多解释此争议: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与无相心解脱只是名相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名相与意义都不相同。
质多回答,根据所依的观点,它们可被理解成相同或不同。当被理解成不同种类的暂时解脱时,它们在意义与名相上都不相同。当被理解成究竟解脱的不同面向时,它们只是名相不同,而意义却相同。
当意义与名相都不同时,无量心解脱是四梵住①,无所有心解脱是第三无色定②,空心解脱③是内观无我,无相心解脱④是涅槃的禅定经验。
当意义相同,而只有名相不同时,这四者都是指阿罗汉断除贪、瞋、痴的不动解脱⑤。
第三章 与质多长者有关的事件
摩诃迦施展神通
在别处,提到和个人比较有关的事件。有一次,一些比丘在他家应供后,质多陪他们走回寺院。那天天气很热,他们汗如雨下。其中最年轻的摩诃迦比丘对较年长者说,来阵风或雨一定会很受欢迎。这话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其实它别有涵意,能施展神通的摩诃迦正请求被准许这么做。当他真的召来雨令同伴们清凉一下时,质多深受震撼,特别是由于摩诃迦还很年轻。
因此,在寺院中,他请摩诃迦再次表演神通力。也许因为质多是第一次看见这种超自然的事迹,他对此当然感到很好奇。摩诃迦同意了,他将一件外衣与一捆干草置于走廊上,然后进屋并关上门。他从钥匙孔发出一道剧热的光束,将那捆稻草化成灰烬,却没有损及外衣。
质多满怀热忱,提议要护持摩诃迦一辈子。然而,一如伊师达陀,摩诃迦宁可离开此地,永远不再回来。比丘们被禁止为了取悦在家人而施展神通力。摩诃迦很年轻,这些神通对他还很新鲜有趣,因此无法抗拒质多的请求;但事后他立即警觉,并做了正确的事,永远离开。
译注:
①四梵住: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因为梵天界诸天的心常定住在这四种境界,所以称为“梵住”。又因为在禅修时必须将之遍及十方一切无量众生,所以也称为“无量”。慈梵住是希望一切众生快乐;悲梵住是希望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喜梵住是随喜他人的成就;舍梵住是无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心境。
②第三无色定:即无色界定的第三禅定─—无所有处定,入此定者是取“不存在”或“无所有”为目标,通过专注该心的不存在,缘取第一无色禅心的不存在或无所有的概念,而生起无所有处定。
③空心解脱是观照无我,而达“我、我所有空”,与“空世间”的意义一致。
④无相心解脱:或作“无相心三昧”,不但不作意一切相,且要作意于无相,无相界即无相寂静的涅槃。
⑤四种解脱如约意义相同来说,无量、无所有、无相三种心解脱,修到最第一的是不动心解脱,它是指染欲空、瞋恚空、愚痴空,也就是空心解脱。离一切烦恼的不动心解脱,就是阿罗汉的见法涅槃,即贪、瞋、痴的灭尽。所以四种心解脱的共同义,就是贪、瞋、痴空的心解脱。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Ⅳ》向智尊者领导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