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纪念佛成道,
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
1 2 3 4 5 6 7 8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开示】


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
(7)

───────────────────────────────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1.25

  离开了众生就没有大乘的成就,
厌恶众生,实是自己的烦恼

提要:
 ·似是而非的言论扑灭了教育作用,佛弟子要互相帮助,要受大众监督
 ·放弃了度众生这条路,就达不到佛的智慧
 ·智慧是从苦难中产生的,磨练越大功德越大
 ·投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厌恶众生,实是自己的烦恼

 似是而非的言论扑灭了教育作用,
佛弟子要互相帮助,要受大众监督

还要防止一种偏差,有人常说:“你自己都没有修好,还去帮助人家”,或者说“自己都没有开悟,去度什么众生啊?”“不摸摸自己的下巴,胡子都没有长,还讲经说法?”难道讲经说法的人一定要一面讲法,一面摸胡子,表示我够格。所以这两头都要摆平,帮助别人断烦恼你不能离开自己断烦恼,在自己断烦恼的基础上也可以去帮助别人断烦恼。你是中学毕业,当然没有资格当大学教授,可是也应该做点贡献啊,你到扫盲班去当当老师还是够格的呢。中国佛门种种似是而非的言论扑灭了教育的作用,使佛弟子不敢互相帮助,发挥不出大众的监督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就演变成今天的情况。修到初地的人也叫菩萨,修到九地十地也叫菩萨,都是菩萨,仅仅是层次不同,难道一定要修到八地菩萨以上才能度众生?你就是刚刚发心,也称为初发心菩萨,也好度度众生,也可以劝劝别人发心啊。

放弃了度众生这条路,就达不到佛的智慧

你要想得到成佛的圆满,你必须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为什么能有这么殊胜的作用?因为他投入群众。修出离道断尽生死,跟菩萨道将来成佛是有区别的。阿罗汉的智慧为什么不可能达到佛的智慧?因为他放弃了度众生这条路。他集中力量断自己烦恼,烦恼断尽生死了脱,得到的果位是无学位。所以当年佛赞叹阿罗汉生死已了重担已下。后来佛说了大乘法门,有五百阿罗汉听了转不过来,佛就呵斥那些不肯回小向大的阿罗汉是焦芽败种。有些愚人听了就觉得奇怪:佛怎么前面赞叹,后面呵斥?就好像你们有些学生,看我这个老师也怪:我刚刚来的时候对我笑咪咪,尽说我好,来了三年,尽是批评我。就像愚人看有智慧的人,常会看错。

你们有想证果的愿望,当然是好,但如果你没有想行菩萨道成佛的心,就要批判你。何况你们现在别说四果,连半个果都没有拿到,只啃了一点皮皮。(众笑)

智慧是从苦难中产生的,磨练越大功德越大

有人怕修大乘佛法,因为度众生要经过很多的辛苦,很多的磨难。我年轻时就当老师,那时候我讲过一句话:智慧是从苦难中产生的。越是苦难的地方你去修行,磨练越大,功德也越大,成就也越快,越是快乐的地方修行越慢。《佛说无量寿经》里说:娑婆世界是最苦的地方,众生烦恼习气最重,如果你肯修行,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如果你想逃避修行上的苦难,逃避修菩萨道的辛苦,你是不可能成佛的。

你不想成佛,你修修出离法,将来证个阿罗汉果也好啊!出离法从不修,说是小乘经典,好像修了没脸,烦恼也不肯断,因为断了烦恼了就得不到发泄烦恼的痛快,那么你到底算哪一乘?即使求生净土,想去净土的人哪可以离开要把心修清净?

 投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
厌恶众生,实是自己的烦恼

你们要想求得大智慧,从大智慧中得到圆满,你们必须要投入到群众中去,跟众生打成一片,这就是佛陀的大乘思想。

有人提倡关起门来修,那么你是怎么信佛的啊?从前是人家度你,现在你怎么不度人家了?你是报恩主义还是忘恩主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你在树荫底下,你怎么没有一颗心也去种棵树,让后人也乘乘凉呢?你到底是享受派还是懒惰派?

现在这句话吸引了很多很多人,因为佛门里总有这样一种心态,都想躲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去,看见人就讨厌,“这些都是烦恼众生,叫我怎么看得惯?”有些人以为自己是修行人,来到我们这儿很不适应,他就是这个理由。看见这个众生讨厌,看见那个众生厌恶,你种种的厌恶心,产生不了欢喜心,这不是你自己的烦恼吗?因为你自己有烦恼,所以讨厌别人的烦恼,那不叫修行人啊!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