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相关链接

尊者舍利弗
佛陀十大弟子传
十六尊者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佛法大将舍利弗

在僧团中的角色与任务

关于舍利弗尊者身为上首弟子的第一项主要工作─—组织教法,将放在下一章<转法轮者>中再来详细讨论。这里我们将焦点先放在上首弟子的另外两个角色上,探讨舍利弗与目犍连如何担当比丘们的模范与良师,以及他们如何佐理僧伽的行政事务。

比丘的模范与良师

在教诫僧团时,佛陀举出两位上首弟子作为其他比丘遵循的模范:

诸比丘!有信心的比丘作希求时,应作如是正当的希求:我当如舍利弗及目犍连。

诸比丘!彼等舍利弗及目犍连,是我等比丘弟子的榜样与标准。

他们精通戒、定、慧三学,是比丘们所欲学习特质的具体化身。此外,因为他们都拥有分别智与辩才,所以他们是理想的老师,年轻比丘们可以向他们寻求指导与教诫。

两位上首弟子彼此间在指导事务上的关系,佛陀在《谛分别经》中解释到:

比丘们!应和舍利弗与目犍连往来,并时时亲近他们!他们是睿智的比丘与同修比丘们的诱助者。舍利弗就如生产的母亲,而目犍连则如照顾婴儿的保姆。舍利弗负责训练(他的学生们)证得入流果,目犍连则训练他们到达最高的目标。

在解释这一段时,《中部注》说到:

当舍利弗接受学生并教导时,无论他们是否由他剃度,他都会在物质与心灵上帮助他们,在生病时照顾他们,给予他们禅修的业处。最后,当他知道他们已成为入流者,不会再堕入恶道时,他就会满怀信心地请他们离开,“现在他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到达最高的圣果。”他不再挂念他们的未来,转而指导另一群新的学生。

但目犍连则不然,在训练过程中,除非他们达到阿罗汉果,否则他不会放弃关心他们。这是因为他觉得,正如世尊所说:“即使是少许的粪便,也是恶臭难闻,就算只是少于弹指顷的短暂存在,我也不能赞许它。”

据说每次舍利弗给人建议之时,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他会不厌其烦地指导以及劝诫学生百次或千次,直到他们证得入流果为止。只有到那时,他才会请他离开,转而教导其他人。其中有很多人,在接受他的指导并忠实地遵循之后,达到阿罗汉果。虽然《中部注》说,舍利弗一般只引导他的学生证得入流果,但在某些个案中,他也帮助比丘们达到更高的果位。

例如在《自说经注》中就说到:“尔时,处于更高学处的比丘们,通常会去找舍利弗尊者,请他指导能帮助他们得到三种更高圣道的禅修业处。”当时还只是个入流者的拉根底迦·跋提(意译为“矮贤者”)长老,就是在接受舍利弗的指导后,而证得阿罗汉果。

世尊的代理者

身为上首弟子,舍利弗与目犍连在世尊的直接授权下,分担管理僧团事务的责任,并被认为是世尊缺席时的代理者。

在《车头聚落经》中记载,有一次,佛陀藉由斥责舍利弗未认清自己的责任,清楚说明这点。有一大群比丘(我们从注释中得知,是舍利弗与目犍连新收的僧众)初次来礼拜佛陀。

他们抵达后,散布各处,并开始和居住在该处的比丘们聊天,佛陀听到吵杂声后,召来当地比丘询问怎么回事,他们告诉他是新到的比丘们所引起的骚动。经中并未说明来访的比丘当时是否在场,但他们应该是在,因为佛陀对他们说:“出去,比丘们!我解散你们,你们不应该和我在一起。”

这些新出家的比丘便离开了,但有些在家护持者为他们说情,使他们获准回来。于是,佛陀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当我遣散那群比丘时,你怎么想?”

舍利弗回答:“我想:‘世尊是无为者,是实践者,而安住于喜悦的状态中; 我等也应当为无为者、实践者,而安住于喜悦的状态中。’”

“等等,舍利弗!千万不要再这么想!”佛陀说,然后便转向目犍连,问他相同的问题。“当世尊遣退那些比丘时,”目犍连回答,“我心想:‘世尊是无为者,是实践者,安住于喜悦的状态中,因此舍利弗与我现在看护比丘众。’”

“说得好,目犍连,说得好!”世尊说,“我自己,或舍利弗与目犍连,都是应该照顾僧团的人。”

译注:

①业处:是指“作业之处”或“工作之处”,是禅修者成就止观的基础,或修习止观的对象。《清净道论》第三品有举四十业处:(一)十遍处;(二)十不净;(三)十随念;(四)四梵住;(五)四无色;(六)食厌想;(七)四界差别。

②即“现法乐住”,安住于现前的法乐。(摘自《觉悟之路网站》向智长老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