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佛教教理并没有教导我们非成为素食者不可。若你想素食,那很好;如不想素食,那你必须知道那些肉是不可食用的。只有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肉类才可食用:你没有(一)看到;(二)听到;及(三)怀疑该动物是特别为你而宰杀。只有遵守以上三个原则,你才不会遭受直接杀生的果报,因为你并没有这么做的意图,虽然它可能牵涉到世间的因果。就好像你上市场购买现成的肉类,如已死去的鱼,这是可接受的。可是,假设你到市场选购一只鸡,然后叫屠夫为你宰杀;又或者你到餐馆选一条活生生的鱼来烹煮,那你就不可吃这种肉。
吃肉不一定表示一个人认同杀生。不管我们是否吃素,我们还是会为了生存而间接地牵涉到杀害动物的生命。比如,由于我们需要房子居住和使用家庭用品,许多森林区域被开伐以建造住宅区和工业区,而导致很多野生动物的死亡。因为我们需要用到电力,河流被用于建造水坝以产生水电力,这也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死亡。甚至当我们在使用汽车时,我们还是在间接中鼓励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汽车也导致每天大约两千人和无数的动物在公路上丧生。
吃素仍然间接的涉及牺牲袋鼠、兔子、松鼠、猴子、昆虫、蜗牛和其他“害虫”的生命。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成为素食者,动物也可能依然遭受被毁灭的命运,因它们将大量及迅速的繁殖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例如,在一些国家,街上的野狗因没有饲养执照而遭受毁灭的命运。就算是防虐畜协会,每年因为无法收容数以百万计的狗和猫,而必须将它们人道毁灭──在美国,每年有一千四百万只猫狗在受到人道组织救出来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毁灭。
众善奉行
戒除恶行后,我们必需行善及造善业以利益众生,以便我们将来也能获得善报。因此,佛陀劝勉我们要布施。布施即是供养或施舍。供养或者布施表示我们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所有,而这是削减我们自私心的第一步。根据佛陀的讲解,当我们给予时,这种给予不应该令到自己或者其他人受到伤害(《增支部第5.148经》)。在《如是语经第26经》里,佛陀说:“诸比丘!如我所知,若众生知道布施和分享的果报,他们将不会不与而食,也不会存有吝啬的念头。就算那是他最后一小块,最后一口食物,将无不与人分享之。”你们应该每星期受持一次八关斋戒,因为那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在家人不像出家人般有很多时间修习梵行,但他们可以腾出每星期一天的时间来受持八戒。这可以在寺院、佛教会或家中进行。
佛陀亦解释善业如何能带给我们很多福德。在《吉祥经》里,有位天界的众生(天人)请教佛陀有关无上的福德。于是佛陀教导他获得无上福德的方法,例如,不要参与愚人,要与智者为伴;尊敬值得尊敬的人如父母、长辈、老师和出家人。此外,拥有渊博的佛学知识、与人讨论佛法,以及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世间少有的)都能带给我们无上的福德。首先要感恩的对象是我们的双亲,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在佛教的传统里,我们应当孝养和尊敬父母。另一个获得福德的来源是谦恭,但人们往往在意气风发时忘记了它。当我们拥有支配权时,我慢心就会增长,这对我们是无益的。
有时,我们忘了这些东西。但当我们研读或听闻佛法时,就会提醒我们走上正道。谦和是另一个美德,忍耐或容忍也是一个重要的美德。有时,人们对我们不太友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忍耐,并尝试了解,这或许是我们过去曾做错事,而今得承受其果报。当我们以这种心态看待事物时,我们会学习承担苦难或适应恶劣的环境。另一种获得福德的方法是参访出家人,以便有机会学习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