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那婆斯的右手作平和期克手印,左手持拂子。其含义如下:
右手期克手印是降克各种外力及事物的手印。期克手印可以克除由四大元素(土、水、火、风)造成的灾害;可以禳除由各种妖魔和精怪如鬼、罗刹、龙、夜叉、非人等造成的魔障,制止魔类作祟。
信徒感受到的从拂子吹来的凉风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由身、语、意三者造成的恶业;还可以断除认为自我存在,万物生长的愚见。它还可以佑护、帮助信徒获取有限的和无限的知识。
除了能禳退人与非人的恶业和魔力的期克手印和拂子外,伐那婆斯尊者还拥有其它诸多的法力。这些法力都是由于伐那婆斯前世的祈祷修习得来的。用法力可以帮助多年来那些由于愚痴而妄见,有罪于“三宝”的人和那些做恶业的人。这些人通过祈祷崇拜伐那婆斯尊者,就有希望从罪愆之中解脱。以上皆为伐那婆斯尊者所言。
伐那婆斯尊者的生平
伐那婆斯尊者出生在古印度库萨拉地方一婆罗门家中。他长大成人之后成为精通四种吠陀和多种学科知识的大学者。
从伐那婆斯的生平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人之心不稳固。因为富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守护他的财富,经常同那些觊觎他财物的人进行斗争的一生。他要把财物在他的敌人、窃贼、强盗的眼皮底下藏匿起来;为了设法增加财富,他可以不择手段。他的心思总是为财富而焦虑、伤神,除此之外,富人还要为诸多世间事务所困扰。比如给国王交纳税款、忙于做生意、为自己的家族和财产奔走等等。伐那婆斯尊者认为带着这些羁绊很难走上完美的佛法之路,于是,伐那婆斯丢弃了家产,来到了位于室罗伐悉底城的七叶山上的丛林。丛林中居住着很多的圣贤,伐那婆斯到那儿以后也成为一个僧人。并且由于刻苦静修达到了四禅定。
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大悲之心施于徘徊异路的芸芸众生,使所有的众生有情,都不错过受益的机会。当时,释迦牟尼佛知道要会见伐那婆斯,所以他来到了室罗伐悉底城的七叶山丛林(据说当时佛陀就住在那里,时年四十九岁)。当释迦牟尼及其随从来到七叶山丛林,伐那婆斯看见佛陀之后,心中即刻生出无限的崇敬与信仰。他拜倒在佛陀面前,请求释迦牟尼允许他皈依。佛即面带笑容地对他说:“快来!”由于释迦牟尼这句话的法力,伐那婆斯就成为一名比丘。
随着时间的推移,伐那婆斯尊者从佛陀那里得到了佛法;领悟研习《三藏》;勤奋修习,最后获得阿罗汉位。
释迦牟尼夸赞伐那婆斯尊者说:
“我的比丘伐那婆斯是居于静地禅定修习的弟子中的姣姣者。”
尊者伐那婆斯具有善业功德,也是神人崇敬的对象。尊者祈祷可以获得者作用于他物而使之转化法力。此外,通过向伤害他类的魔怪宣讲佛法的方法,伐那婆斯可以将魔类调伏。尊者还坚定不移地护持佛陀的教法。
那些遵从伐那婆斯尊者习学佛学功课的人们,从学习中认识到希望求得永世幸福之道,是徒劳无益的。这不是佛陀的教法,是追求具有其他名称的教法。依照这些人的修习观点,人们可以不必积累一定的善业就足以脱离轮回之苦。这些希求永世幸福的人应该遵循释迦牟尼佛指引的道路力求解脱,但不能只为自己解脱,而是要为所有众生求得解脱。为了使脱离尘世出家为僧的人更有效地修习,他们必须住在远离嘈杂的尘世的荒野之地修习。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七叶山岩窟,最早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当时,岩窟地方住着一位名叫“七叶”的耄耋贤者。贤者有无尚的功德,以致于他的祈祷有求必现,异常灵验。一次,贤者希望住到室罗伐悉底的林中,就念起祈求之语,果然灵验,在夏丹的山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的岩窟,于是贤者住进岩窟中修行。这个岩窟从此也以贤者的名字命名,称七叶山岩窟。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当释迦牟尼降生,伐那婆斯拥戴佛陀教法成为尊者阿罗汉之后,贤者七叶成为伐那婆斯尊者的心腹弟子,把岩窟作为供物献给了伐那婆斯,伐那婆斯就收下了这个供品。从那以后,伐那婆斯和他的随从一直住在那里。据说七叶贤者后来也获得了阿罗汉位。
根据另一文献,据说伐那婆斯尊者住在鲁帕贝日山,这可能是七叶山的另一种叫法,或者是尊者在其他时期内居住过的山名。
据释迦牟尼佛的口谕,伐那婆斯尊者没有从尘世间逝去,他和一千四百罗汉住在七叶山上,守护佛陀的教法。(诺尔西绕著
谢继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