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十六尊者
1 2 3

相关链接:

十六尊者
因竭陀尊者
阿氏多尊者
迦里迦尊者
伐阇罗佛多尊者
跋陀罗尊者
迦罗加伐蹉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
巴沽拉尊者
罗怙罗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半托迦尊者
那迦希尊者
苏频陀尊者
阿秘特尊者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下一页 
【传记】

十六尊者

释迦牟尼佛挑选了十六位弟子,要他们留在现今的世界上宏传保护佛法,直到佛法传遍整个世界时为止(通常认为这需要五千年时间),这十六位弟子就是十六尊者。从尊习佛法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十六尊者看作是释迦牟尼佛自体的外化和显现,或者看作是由释迦牟尼佛恩泽加持的大德圣者。因而,十六尊者可以给各色佛法的信徒带来普遍的恩泽;从世间众生的角度来说,又可以将十六尊者看作是托生于各种不同社会等级的家庭的普通众生。十六尊者在世间所获的知识,都是采用和普通众生一样的方法,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与其他俗人成为僧人的途径一样,十六尊者最初由俗人成为僧人是由于他们忠诚佛法,通过垂询和调查的方法认识了佛陀的教义而成为佛徒。他们聆听教法,研习教义,讨论教法,实践修习并且积极地宏传佛法。由于十六尊者持久不懈的努力,他们没有例外地全部获得阿罗汉位。可见,十六尊者并非天生就具有完美的品质,或具有超凡的知识,也不是什么超俗的神人。

因为十六尊者皆获阿罗汉位,所以十六尊者具有的成就是相等的。那么在这里将十六尊者按任何方法、任何次序排列都是正确的。举例来说,人们要基于自己特有的意愿对十六尊者的次序进行排列,根据个人所依意愿的千差万别,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排列次序,如果按十六尊者年龄的大小排列次序,那么,巴沽拉尊者将排在首位;如果按十六尊者造像的先后次序排列,那么罗怙罗尊者将排在首位;这位尊者是一位王族公子。印度有关十六尊者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跋巴迦扎达萨衍所著,其中所列十六尊者次序以宾度罗跋罗堕尊者为第一位,但其他的著作都以因竭陀尊者作为十六尊者的第一位。

根据藏传佛教记载的十六尊者的大小文献,祈愿文和颂文以及造像的顺序,十六尊者都采用我在后面提到的次序。本书对十六尊者论述,也采用这种排列次序。

由于十六尊者在尘世间生活时,每一个人都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因而在他们成为尊者之后,也不是仅有一种称呼。所以,虽然都是记叙十六尊者事迹的著作,但不同的著作列出了十六尊者不同的名字。此外,还有很多细小的差异,例如有关尊者的人数、以及尊者所居之地的名称,各部著作也不尽统一。行文中如果遇上的这些区别和差异的地方,我当然要将它们一一指出来。书中所用十六尊者的主要名字是藏族人广为熟知的名字,也是藏文仪轨祈愿颂文中所列的十六尊者名称。

但是,十六尊者的名称和他们居住地名称的诸多差异不会与描述作为凡人的十六尊者的叙事诗文中的诸多差异相混淆和冲突。因为这些差异都是显而易见、容易分辨的。

据文献记载,十六尊者居无定处,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衫,讲不同的语言,身份高低不同,门第上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拯救所有的众生有情,卫护佛陀的教义。

据说陪伴十六尊者的还有很多他们的弟子。尊者和弟子都穿着各色的衣衫,为解救众生有情而往来奔波。有的文献还记载说,在印度时十六尊者穿印度僧人装;在藏地时十六尊者穿藏僧装;在中原汉地时十六尊者则穿汉地有袖的深色和尚装。

十六尊者造访众僧聚集的山林时,总要帮助众僧修习佛法,获取成就,还要给他们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

十六尊者是印度僧人,后来他们取道中原汉地到了西藏,在西藏地方广施善缘,英名大振,其间的历史有如下述,一位汉地大臣奏请皇帝道:“如果万岁真是喜好佛法的法王,那么就应该在举行夏季法会时邀请印度的十六尊者前来说法,这十六尊者是以讲说佛法而著名的。” 

于是,汉地皇帝派了一位和尚,带上言词诚恳的邀请信,前往印度的玛伽德哈邀请十六尊者到汉地传法。

六个月后的第十三天,十六尊者穿着汉地和尚们穿的僧衣来到了中原汉地,住在皇帝专为十六尊者建造的十六座房舍里。十六尊者观察了夏季法会,并给皇帝及满朝文武官员讲授了“三藏”和《弥勒授记经》。讲完之后,皇帝、臣民诸人向十六尊者奉献了珍贵的丝绢绸缎披到尊者的身上,以致于十六尊者看起来像是美丽的阿罗汉。

十六尊者将佛法宣讲完毕,夏季法会就结束了,皇帝请求十六尊者再逗留一段时间,但没有被应允。以后,皇帝召集大臣,颁旨道:“作为一个法王,朕已将十六尊者由印度邀请到我们这里参加了夏季法会,宣讲了佛法。但爱卿作为一个信奉佛法的臣子,就应该恳请十六尊者在这里住到秋后!”    

虽然大臣百般乞求,十六尊者还是没有应允,他们说还要到其他的地方去访问,为更多的人广布善业,建议大臣制作与他们肉身同样大小的造像,以便为后代众生造福,于是,就雕铸了十六尊者的身像,供奉在尊者住过的十六间屋子里

(诺尔西绕著 谢继胜译)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