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企业家禅定营问题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有目的的行善与达到无我境界的解答

问题解答(2)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主办企业家禅定营来文殊院学修的第三期
───────────────────────────────
2006.6.24下午

程:下面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要达到无我的境界,是否一定要通过修行?

再一个:佛法如何看待婚外情?这可能也是大家蛮关注的问题,因为现在社会上这种事情蛮多的。

王:要达到无我的境界是一定要经过修行的。为什么我们称为凡夫,就是因为有一个“我”,如果没有“我”,我们就没有任何执着,我们思想就能获得无限的解脱。我们时时刻刻都掉在“我”的观念里,一举一动以及所有的思想观念都跟“我”有关系:这是我的东西,这是我的脸,这是我的名誉,这是我的财产,这是我的员工,这是我的家人,这个头发也是我的……什么东西都有意无意地跟“我”联系起来,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我们得不到自在。一个影子飘过来,自己也会吓一跳,就怕这个东西会伤害到“我”。假如有一天要死了,那是极大的恐怖,因为这个“我”快要完蛋了。我们凡夫众生深深地陷入在“我”这个泥坑里,不通过长期的磨练和修行,是不可能达到无我境界的。

首先自己的东西就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我执,因为这是我的,我凭什么要给你?心地好一点的人,给自己的家人可以,但要他给一个陌生人,那是绝对不可以的。《药师经》里讲,要这种人布施一点东西,就像把他身上的肉割掉那么痛苦,这就表现了一个“我”。

要修行破除我执,首先要学会布施。一个人经常布施,气量会变得很大,福报也会非常大。我们肯定碰到过这种例子,乐善好施的人,大家都喜欢他,有困难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他需要你干一件事情,你会跑得很快,这就是因为他福报大。而且他要做什么事情很容易成功,因为缘很好。所以我们修行,第一步要修好布施,尤其是修菩萨行的,六度万行,第一度就是布施度,接下来才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跟般若度。

修习无我还要懂得无我的道理。有人也许要问:明明有个“我”,为什么叫无我呢?干嘛要把这个“我”抛掉呢?要知道这个“我”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认为有一个“我”,但事实上并不存在“我”。你找一找看,到底“我”在哪里?这个身体是我吗?我们的细胞随时随刻在死亡、在重生,前一秒钟的身体跟后一秒钟的身体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个才是“我”呢?这个头是我还是躯干是我,手是我还是脚是我,鼻子是我还是头发是我?如果头发是我,把头发剪掉了,是不是我就没有了呢?如果手是我,假如有一天出了工伤事故,手断了或者外科医生把它切掉了,是不是我就没有了呢?有的人四肢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躯,可他还活着,那么这个“我”还在不在呢?到底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我呢?可见这个身体上找不到一个“我”。

如果说思想是“我”,我们的思想分分秒秒都在变化,所以这个思想也不是“我”。这样分析下去,就明白“我”是一个虚妄不实的概念。

佛教最最根本的成就,就是把“我”空掉,洞彻这个“我”的虚幻不实,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不是固定的、本来就有的。假如本来就有,生下来之前你在哪里,死了以后你在哪里?

要达到无我的境界,一定要修行,而且要广大地学,广大地修,要通过长期的闻思修、戒定慧的修行,缺一不可。没有这样的过程,一般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无我的境界的。今天早晨老师讲了,我没有了,痛苦就没有寄托的地方了,好比桌子没有了,这个杯子就没有放的地方了,这才能彻底解决痛苦。大乘的修法要我们把心放在众生身上,这是一个非常善巧的方法,把“我”先是忘掉,最后就是空掉。当我们把心放在一切众生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心量会变得非常广,原先小我的观念很自然就融化掉了。

我们搞企业的时候,如果整天想这是我的企业,是为我赚钱,我们会非常地累,非常地辛苦,非常地焦虑。如果你改变思想,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它是属于员工的,你的心马上就打开了,即使你遇到了麻烦,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焦虑不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修行上得到现实的利益。

佛法如何看待婚外情。这在佛法里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居士五戒里有一条不邪淫戒,不邪淫的意思就是不可以搞婚外情,这是戒律里不允许的,当然也是佛教反对的。

傅老师来了,我们请老师来讲吧。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