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扩展阅读:

佛陀十大弟子传
尊者舍利弗
佛法大将舍利弗
僧伽之父 大迦叶
弥勒菩萨生平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5)


第三章 佛陀的侍者

树立阿难名声的德行之一,是他担任佛陀的侍者。佛陀曾说他是所有侍者中最优秀的,是曾担任这职务的比丘众中的第一人。

如影随形的侍者

事实上,“侍者”一词并不足以完全表现阿难尊者的职位。诸如“秘书”或“助理”的称谓,都无法表现他的随侍,以及在许多细节上辅佐世尊最亲密的面向;而“仆人”一词,则太强调附属的涵意,而忽略组织与指导的面向,并遗漏亲密的面向。

在《长老偈》里他的三首偈颂中,阿难总结他在佛陀最后三分之一人生中服侍他的方式:

二十五年我侍佛,以敬爱行善服侍,如影随形不曾离。

二十五年我侍佛,以敬爱语善服侍,如影随形不曾离。

二十五年我侍佛,以敬爱意善服侍,如影随形不曾离。

如果从世上的文献来看,在经常伴随伟人的密友中,没有任何人能和阿难相比。长期以来,他对大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列举如下:阿难帮佛陀打水洗脸,并拿齿木给他刷牙;为他敷座;帮他洗脚;按摩他的背;帮他扇风;打扫他的寮房,以及缝补他的衣服。

晚上阿难就睡在附近,以便随时候传;他陪佛陀巡视寺院;在会议之后,检查是否有比丘遗留东西。他为佛陀传达讯息,并召集比丘,甚至有时是在半夜。

当佛陀生病时,他为他拿药。有次同修比丘们忽略了一个患重病的比丘,佛陀与阿难一起为他清洗,并将他带往疗养处。阿难就这样执行许多日常的工作,犹如好母亲或关心的妻子一样,妥善照顾他觉悟堂兄的身体健康。

佛陀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此外,他也是个好秘书,帮助佛陀和数千名比丘顺利沟通。他和舍利弗与目犍连一起,试着找出并解决团体中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例如憍赏弥地区比丘们的争执,以及提婆达多所造成的僧团分裂。

阿难在澄清疑虑与维持秩序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经常是比丘们的中间人,安排他们会见佛陀,或将佛陀的话带去给其他教派的成员。他不拒绝任何人,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桥梁,而非障碍。

有好几次,比丘们大声喧哗,佛陀请阿难去了解原因。阿难总是能完整地解释,佛陀之后便据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三次中的最后一次很重要。在佛陀授意下,阿难召集喧哗的比丘大众,责备他们的行为,并遣散他们。之后,这群人就各自隐居,并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结果在雨安居结束时,所有的人都达到三明。

于是佛陀再次召集他们,当他们来到佛陀面前时,他正安住在不动定中。比丘们了解佛陀禅定的深度,便坐下来入于相同的禅定,就这样度过当晚的前四小时──真正“问候”圣者的适合方式。之后,阿难起来请佛陀欢迎已到达的比丘们,但因为他们都在不动定中,所以没有人听到他的话。

又过了四个小时,阿难再次请求,回答他的依然是一片静默。第三次,黎明时,阿难又起来在佛陀前面顶礼,合掌请佛陀欢迎比丘们。这时佛陀才出定,并回答阿难:

阿难,如果你能了解我们的心,就会知道我们都已进入不动定中,听不到任何话语。

由此事可以看出,阿难拥有坚持不懈的耐心,但也有他的限制。这件事发生以后,可能促使阿难下定决心,无论有多少工作,他仍一次次地禅修。传统经典上提到两次,他问佛陀适合他独处修行的禅修主题。一次,世尊告诉他,专注于五蕴,另一次,则是观六内处。

在阿难为别人请求佛陀的许多事中,下面的事值得一提:当奢利摩难陀与颇勒具那比丘生病时,阿难请世尊去探病,并为他们说法打气。此外,在给孤独长者建议下,请佛陀在祇园精舍立塔的也是阿难。

过去世的协调能力

以这种种方式,阿难的表现堪称是兼具父性与母性的热心比丘。他在组织、协调与安排方面的能力,从前就已展示过。在过去世的经历之中,他曾以类似的方式辅佐过帝释天王。在少数几个提到阿难过去世在天界与梵界的例子里,他都扮演帝释主要的帮手与助理;特别是作天界的御者摩多利,或天界的工神毗首羯磨,或雨神波纯提,或乐神般遮翼。

愿自我牺牲的热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难愿自我牺牲。当提婆达多放野象要杀害佛陀时,阿难奋不顾身地挡在佛陀身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佛陀被杀或受伤。佛陀三次请他回来,他都不从。只有当世尊以神通力移开他时,才使他打消牺牲的念头。

阿难的这个举动,让他的名声更加远播。佛陀告诉其他比丘,阿难在过去世就已有过四次牺牲自己的意愿。在遥远过去世身为菩萨身边的动物──天鹅或羚羊,当时菩萨被困在陷阱里。

在另一个例子中,菩萨先为猴子母亲牺牲自己,然后是阿难。在其他三个记载的例子,阿难在他的前世中,透过细心与技巧拯救菩萨的生命。

这些故事凸显了阿难的美德,以及他和佛陀之间由来已久的关系。

(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2》何慕斯·海克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