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鼓励阿难解脱烦恼
然后,阿难悲不可抑,悄悄地离开而入于精舍,闩锁门栓,暗自饮泣。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他慈悲有加的世尊很快就会不在了。他二十五年的服侍结果还剩下些什么呢?这个著名的场景在佛教艺术中经常被描绘。
当佛陀见不到阿难时,便询问他在哪里,并召唤他前来,佛陀对他说:
阿难!不要悲伤,难道我不曾多次告诉你,一切都会变化与消失吗?诸法怎么可能有生而不灭呢?阿难!长久以来,你一直以慈悲的身、语、意,愉快、敏锐、认真而毫无保留地照顾如来,你已积聚了大福德。阿难!继续努力,你很快就能解脱一切烦恼!
然后,他说了一件很久以前的事,在过去世阿难也曾服侍过他,并获得许多世间福报。
佛陀赞叹阿难的特质
在佛陀第二次预言阿难很快就会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他便转向比丘大众,再次赞叹阿难:
过去一切诸佛都曾有过如此优秀的侍者,未来诸佛也是如此。他待人处事的方法令人钦佩,如果有比丘同伴们去见阿难,见已皆心生欢喜;如果他对他们谈论佛法,他们对他的开示也一样欢喜;当他沉默时,他们则怅然若失。而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如此,他们听到阿难的教导总是很欢喜,每个人都想再进一步聆听。
阿难就是具有这些卓越与非凡的吸引人的特质,这种特质除了他之外,只有在转轮圣王身上才看得到。
经典中经常出现这种方式,我们在这里也可见到,佛陀对阿难说话的两种互补方式:一方面盛赞他,并告知比丘其伟大之处;另一方面,则一直提醒他要克服最后的烦恼。
于拘尸那罗举行葬礼
在这赞叹之后,阿难转移话题到另一个主题上。他建议佛陀最好不要在这荒野山林,而是在舍卫城、王舍城、憍赏弥或波罗奈等大城里般涅槃。
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提议回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因为它最近才遭到波斯匿王之子劫掠与破坏,所以阿难未曾提到它,就如他也未提到吠舍离,因为佛陀已说过他不会再回去那里。
阿难认为葬礼在大城里举行,可以由住在该城的在家信众办得好一点。但佛陀躺在临终的病床上,详细解释为何拘尸那罗并非泛泛之地。佛陀很久以前曾在此作过转轮圣王大善见,且曾在此以转轮圣王的身分留下遗骨不下六次,这次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那个王国的显赫与庄严都已遭到破坏,消失而不复存在。这确实足以让人对世间的有为法,生起厌离之心。
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比丘
佛陀关于大善见的开示,是他所给最后的伟大教法。随后他就吩咐阿难召集拘尸那罗的末罗族人,好让他们可以向他道别。那时游方行者须跋陀正好在拘尸那罗,听到佛陀即将般涅槃的消息。他想到佛陀出现于世是多么难得,便想把握最后机会让他释疑。
他恳请阿难让他接受佛陀,但遭阿难拒绝,他说临终病床上的大师不应受到打扰。出于对佛陀的关爱,阿难三次拒绝他。但佛陀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便告诉阿难让他进来:“他前来问法是为了求知,而非制造麻烦。”
于是须跋陀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所有老师都声称已觉悟,但他们的教法却相互矛盾。到底哪些人是真的觉悟呢?”佛陀不回答这个问题,并说:
哪里能找得到八正道,那里就有真正的清净梵行,并能得到沙门四果。如果比丘们活在正道中,这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或真正的圣者。我出家与说法已超过五十年,只有亲近正法,才有清净梵行。
这个简短的开示,就足以让须跋陀了解佛法的各种观点,并皈依佛陀。当须跋陀请求准许加入僧团时,佛陀告诉他,根据规定,其他教派的沙门必须先通过四个月的见习时期。须跋陀随即表示,即使得等上四年的见习,他也愿意。
于是佛陀立即接受他,做了最后一次破例,在几分钟内,这位佛陀最后的比丘弟子,便证得了阿罗汉果。(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2》何慕斯·海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