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佛陀般涅槃之后
安慰悲伤的在家弟子
阿难在偈颂中表达他在大师入灭后的情况:
吾之同伴已辞世,大师也已般涅槃。
今唯此谊堪能比:专注正念于身体。
老者如今已辞世,新人少能令我喜,
今日我独自禅修,如鸟翩翩入巢中。
在葬礼过后,阿难剩下的唯一责任,就是达到佛陀向他预言的究竟解脱。迦叶建议他住在末罗族与释迦族附近拘萨罗国的森林中,但当大家知道佛陀的侍者独自住在附近森林中时,访客便蜂拥而至。
在家弟子们对于佛陀、舍利弗与目犍连,以及他们公正与受爱戴的波斯匿王之死,感到非常难过,希望能得到阿难的慰藉;这四个人全都在同一年内死去。
阿难无论日夜,在村庄或森林中,都必须安慰这些在家弟子,始终无法独处。因此,住在森林里的一位天神,考虑到阿难的心灵进步,出现在他面前,给他以下的建议:
进入丛林树脚下,心存涅槃之想法,
精进禅修乔达摩!喧嚣于你又何干?
在天神的劝诫下,阿难心中又重新激起解脱的迫切感。
证得阿罗汉,诵出经藏
在此同时,大迦叶尊者决定召开僧伽会议以强化法与律。由于拘萨罗国的情势并不安全,会议将在阿阇世王的保护下,于王舍城举行。有五百位比丘参加,其中只有阿难不是阿罗汉。由于阿难通晓佛陀绝大多数的开示,因此会议少不了他。
当会议的日期愈来愈接近时,阿那律尊者建议,阿难只能在漏尽并证得阿罗汉果的情况下才能参加。阿那律知道这种企图心的力量,它具有激励的作用。
当阿难听到这个严格的规定时,他决定要尽一切力量证入涅槃。他彻夜修习四念处,不断地重复打坐、经行、打坐……黎明时,在经过一整夜的努力后,正准备躺下来,就在他抬起脚,头尚未接触枕头之际,心彻底解脱了一切烦恼。
会议开始那天,特地为他保留了一个座位,希望他会成功。其他比丘都入座后不久,阿难透过神通力凌空而至,坐在位子上。当阿那律与迦叶看见这情景时,知道他已达成目标,于是对他表达由衷的欢喜,然后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期间,迦叶问持律者优波离关于每一条戒与它的缘起,由此率先诵出律藏。下一个议程是教法,迦叶先问阿难关于最长的开示,而集成《长部》,然后是其他各部。
阿难的过失
在诵出法与律之后,阿难提到佛陀最后遗留要他去处理的那些事。
他告诉大众,世尊已允许舍弃微细戒。长老比丘们无法同意所谓“微细戒”的意思,因此迦叶高声说:“如果现在僧伽开始舍弃戒律,在家人会说世尊才刚入灭,我们就变得松弛了。由于并不知道佛陀所指的是哪几条戒,因此最好不要舍弃任何一条,如此我们才能确定并未违背佛陀的意愿。”于是就这么做成决定。
首先,长老比丘们举发阿难的过失,因为他并未问明微细戒的意思,他应忏悔这个恶作①。
第二,他被举发脚先踏在佛陀的衣上,才为佛陀缝衣②。他回答自己对佛陀绝无丝毫不敬之意,但如果尊者们认为这是恶作,他愿意承认。
第三,他被批评允许女人先礼敬佛陀的遗体。他回答在葬礼时,他考虑到要让女众在天黑前回家,因此才会让她们先行礼敬。但对此他也会接受长老们的裁定。
比丘们举发阿难的第四项过失是,他并未请佛住世一劫。阿难辩称当时自己是受到魔罗的迷惑,因此无法为其行负责,否则怎么可能不作这样的请求呢?阿难面对这些举发时的表现足为模范,虽然他自己看不到任何恶作,该说的事实他也都有说明,但仍服从其他长老们的裁定。
译注
①恶作:音译为“突吉罗”,指与身、口有关的微细恶行,是戒律中最轻等级的违犯。
②当时没有人相助,恰逢风吹衣起,所以踏在脚上。这一事实,在经律中,还没有找到出处。(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2》何慕斯·海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