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扩展阅读:

佛陀十大弟子传
尊者舍利弗
佛法大将舍利弗
僧伽之父 大迦叶
佛法司库 阿难
弥勒菩萨生平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毗舍佉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翅舍瞿昙弥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谶摩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陀
善辩行者:跋陀军陀罗拘夷萨
多子无依的老妇:输那
慈悲的化身:沙摩婆提皇后

 

 

 

 

 

 

 

     上一页      
    下一页
【传记】

(7)


第四章 努力觉悟佛法(续)

成为俱解脱阿罗汉

目犍连和舍利弗同样都是“俱解脱”的阿罗汉,虽然所有阿罗汉在解脱无明与苦上都是相同的,但他们在精通禅定的基础上被区分为两种。那些达到八解脱,包括四无色定与灭尽定在内者,名为“俱解脱”──藉由无色定解脱色身,并藉由阿罗汉道解脱一切烦恼。

那些缺乏八解脱定力,但藉由智慧断除一切烦恼者,名为“慧解脱”。此外,目犍连不只精通各次第的禅定,他也探索“神足”,因此而拥有神通。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个能宣称“因世尊说明而得大神通的弟子”。

这整件事都发生在一周之内,那真的是内在巨大转化的七日,充满戏剧性的考验、挣扎与胜利的喜悦。在这么短的期间里,目犍连所下的决心之深与之强,必定是非常惊人的。一个像他这样拥有如此活跃的心智与广泛天赋的人,都得拼命去断除一切可能束缚他的结使。如此巨大的内在体验,被压缩在短短的七天内,时间与空间必然是消融殆尽了。

根据记载,在佛陀自己觉悟时,初夜就忆起过去九十一劫。目犍连也同样在圆满神通的过程中,以心眼观察过去诸劫世间的起伏,度量时间的概念在此彻底瓦解。对凡夫来说,因受到感官的钳制,一周不过就是七天,但对已看透诸法表相与洞见深层实相的人来说,片刻可能即是永恒。

目犍连后来表示,他藉由速通达,亦即在一周之内,证得了阿罗汉果,但他的进步却是艰难的(苦行道),需要佛陀有力的协助。同样地,舍利弗也在两周内,藉由速通达证得了阿罗汉果,但他的进步却是平顺的(乐行道)。

目犍连比舍利弗更快证果,是因为佛陀亲自密集地指导与鼓励,也因为他理解的范围较小的缘故。舍利弗在两方面比目犍连更为殊胜:他是独力完成,且他的智见更为周全。

第五章 双贤弟子

对于正等正觉者而言,两位上首弟子与侍者的重要性,就如军事、内政与财政大臣之于国王一样重要。佛陀本人就曾以政府部门作比喻,他说阿难能背诵所有经典,就如佛法的司库(财政大臣);舍利弗,如政府里的将军或统帅;目犍连则如“孩子的保姆”(内政大臣)。

舍利弗如母亲,目犍连如保姆

这四个人(包括佛陀在内),两人一组各有他们共通之处:佛陀与阿难属于武士(刹帝利)阶级,舍利弗与目犍连则属于僧侣(婆罗门)阶级。这样的类似性也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从阿难被任命为佛陀的侍者后,他就总是如影随形地与佛陀在一起。同样地,目犍连与舍利弗也几乎是形影不离,且几乎都住在一起。

佛陀晚年,每当他身体疲惫时,总是交代这三个弟子代他传法。例如有一次,目犍连在迦毗罗卫城作了一次很长的开示,内容是关于节制感官以对治六欲洪流。

在舍利弗与目犍连证得阿罗汉果之后,佛陀便对僧团宣布他们如今是他的上首弟子。有些比丘感到惊讶并开始抱怨,质疑世尊为何不将此殊荣赐予那些最早出家的“第一时者”,例如最早的五比丘,或耶舍、三迦叶,为何佛陀忽略他们,而另眼看待那些最晚进入僧团的后生晚辈?

对于这点,佛陀回答,他们是依其个人的福德受报。舍利弗与目犍连历劫以来逐步培养所需的智慧,一直朝此目标进行,而其他人则沿着不同路线前进。虽然两个上首弟子都属于另一个阶级,且来自的地区也与佛陀不同,但他们在圣众之间能有此独特地位,完全是业力法则的结果。

译注:

①八解脱是八种背弃舍除三界烦恼束缚的禅定:

(一)拥有形体,观察形体,是第一解脱;(二)不觉想自己内在的物质形体,而观其外在的物质形体,是第二解脱;(三)思维:“它是美妙的”,而专注于它,是第三解脱;(四)超越一切色想,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住于空无边处,是第四解脱;(五)超越空无边处,思维:“意识是无限的”,住于识无边处,是第五解脱;(六)超越识无边处,思维:“无所有”,住于无所有处,是第六解脱;(七)超越无所有处,住于非想非非想处,是第七解脱;(八)超越非想非非想处,住于想受灭,是第八解脱。

②神足意指“证得圆满的基础”,共有四种:(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观神足。(摘自《佛陀的圣弟子传2》何慕斯·海克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